人民日報報道“小產權房”屢禁不止現象
據《人民日報》報道,山西長治市的市民來信反映,在長治,“小產權房”屢禁不止。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新鑫園小區坐落于長治市郊區北部的小辛莊村,共4棟高層住宅樓,部分房屋在村民內部流轉,部分對外銷售。11月上旬,記者到此了解情況時,恰巧遇到銷售人員,他表示:“購房是和村委會簽協議,鄉鎮出具證明并蓋章。”“最好全款付清,不能按揭做房貸,或者走消費貸款,先墊上。”“沒有房產證,都是‘小產權房’。”
“小產權房”指的是一些村集體或者開發商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沒有依法辦理手續,業主也難以取得房產證。即便如此,記者在長治市城區周邊走訪發現,多個村莊均建有“小產權房”,少則一兩棟,多則七八棟。
雖然是“小產權房”,但一些小區入住率還比較高。在暴馬村、蔣村,幾位業主饒有興致地和記者聊起倒賣“小產權房”的“致富經”:本村村民購買村集體開發的房屋,有價格優惠,將來再以市場價格賣出,從中賺取差價。
當被問及相關部門來查住房手續怎么辦?小辛莊村一位雜貨店老板說:“本村村民購房的,都有村里頒發的綠本。外村人來買房,如果愿意在繳納房款的基礎上再交一筆錢,就可以取得一個村里頒發的藍本。將來遇到問題,我們可以拿這些去協調。”實際上,這些所謂的“綠本”“藍本”并非真正合法有效的產權證。
記者在采訪調查中,聽到不少“小產權房”購買者的擔憂和抱怨:10年拿不到房產證;落戶、上學等很多事情都辦不了;而且房子不能合法過戶、抵押,保值、升值都受影響。
長治市住建局局長范連星:“小產權房”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是開發商、村委會的違法違規成本低;二是這些房產項目沒有依規繳納土地出讓金,價格相對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各部門管理不到位、監督不到位。
專家:根據土地管理法,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因此,一旦購買“小產權房”,不但不能退,更不得交易。
網友:“小產權房”不僅損害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損害群眾的利益,還影響了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健康發展,讓中央相關的政策精神在當地走了樣、落了空。
湖北出臺文件保障農村婦女群體權益
據《湖北日報》報道,11月26日,湖北省印發《關于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切實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頒發股權證時,確保已確認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村婦女“證上有名、名下有股、同股同權、按股分紅”。在收益分配環節,婦女平等享有各項集體資產權益。杜絕特殊婦女群體權益“娘家婆家兩頭空”的情況發生。要認真做好出嫁、離婚、喪偶、農嫁非等特殊婦女群體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工作,鄉村解決不了的,由縣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機構統一協調解決。
上海發布鄉村振興實施方案 推動10戶以下自然村落歸并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報道,11月29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上海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2018-2022年)》。《實施方案》指出,圍繞“美麗家園”,上海將實施“十百千”行動計劃和“農居相對集中行動計劃”。到2022年,全市建設9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2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實現1577個行政村人居環境整治全覆蓋,形成一批可推廣、可示范的鄉村建設和發展模式,基本完成“三高”沿線、生態敏感區、環境整治地區和純農地區10戶以下自然村落歸并。
山東涉農資金統籌改革取得突破 明年400億元用于鄉村振興
據央廣網報道,近日山東省財政廳發布報告稱,山東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扎實推進,取得重要突破。據報告,2018年,山東全省涉農資金預計達到2300億元。今年6月23日,山東省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啟動了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這次改革在省級層面將中央(部分)和省級涉農資金全面歸并整合,設立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據測算,2019年可統籌整合中央和省級涉農資金400億元用于鄉村振興。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