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黑龍江省綏化市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以建設“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為目標,致力推進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立足產業鏈延伸,突出價值鏈提升,探索、創新和建立利益鏈聯結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利益聯結六種形式
全市建立農業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的主要特點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系,將產業鏈各主體打造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的共同體,利益聯結關系從單一的合同約定、合資合作、租賃流轉等方式逐漸向綜合并存、規范發展、緊密融合、穩定運營轉變,推動了價值鏈分配重心向上游農戶傾斜,激活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
訂單生產合同模式。有兩種表現方式:一是“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直接利益聯結。年初龍頭企業直接與基地農戶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秋后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形成直接利益關系,保障企業生產原料的有效供給。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與農戶簽訂12年連續種植優質水稻合同,秋收時,根據訂單以每斤高于市場價2分價格收購,連續合作的農戶,每年每斤再遞增1分錢,次年8月,企業從加工收益中為訂單糧戶進行二次分紅,以2016年為基準,以后每年每噸再次分紅20元,分紅直至2027年。二是“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間接利益聯結。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約,農民專業合作社按合同約定對企業提供農產品或相應服務,對農民實行訂單保底收購,農民零風險從合作社分得收益,農戶與龍頭企業形成間接利益關系。北林區保田農民專業合作社瞄準中高端市場,按有機綠色水稻的標準種植、管理和收貯,與龍頭企業簽訂水稻收購合同。合作社建立起完善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對地塊分片劃區,對入社農戶全部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種植技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購的“五統一”管理模式,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每斤高出2分錢,為社員免費提供拌種劑,免費集中催芽,苗床肥和本田肥均按成本價供應,聘用技術人員常年指導基地生產,對良種繁育時資金緊張的農戶實行賒銷制,使每畝耕地單產提高70斤,戶均增收近2000元。
利潤分成合作模式。由龍頭企業自己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對農戶,建立“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緊密利益聯結,農戶在這種合作關系中不僅獲得訂單農業的保底收入,還享有加工銷售后的利潤分成,在原料、產品和市場的產業鏈中獲得更大收益,既解決了企業收購環節資金緊缺的問題,又保證了企業穩定優質原料的供應,實現了企社戶多贏。黑龍江省博林鑫農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辦的慶安縣春芽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190戶,每年按綠色標準種植的水稻,以市場價格為基礎,按每斤2元定為保底價格,有機水稻每斤3元為保底價格,較一般品種水稻,每畝可增收200元左右。待水稻加工銷售完成后,企業再將利潤的30%進行分紅,每畝綠色水稻可返利350元左右,每畝有機水稻可返利1000元左右。
帶地入股合資模式。農民帶地入股,既是投資者又是生產者,進一步穩固了農企之間的關系,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水平。一坰地為一股,按股分紅,每股保底收益1.2萬-1.3萬元,上年年底前付款,次年8月進行分紅,每股2000元以上,連續合作的農民,每年每股分紅遞增100元。目前,帶地入股農戶1200戶,土地2萬畝,戶均增收1.6萬元。
土地流轉租賃模式。龍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準確定位企業的發展經營模式,與農戶簽訂長期土地流轉合同,自建原料基地,開發中高端產品,確保農產品的品質和綠色有機生產,使轉出土地的農戶既可獲土地出租收益,又可獲勞務輸出收益,可謂一舉多得。綏化市稻米香米業有限公司整鄉流轉興和朝鮮族鄉水田2.24萬畝,建設大米加工生產線,稻農在既農又工的身份互換中獲取更多的收益;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流轉農民2萬畝土地,利用水稻育秧大棚栽培經濟作物,搞采摘農事體驗、生態觀光游玩,年接待游客1.2人次,稻農每公頃多增收8000元。
“互聯網+”牽動模式。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農產品加工業納入“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自建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在黑龍江大米網、中國網庫、京東等第三方平臺設立網店11個。探索私人訂制、土地眾籌和產品眾籌等銷售模式,將2萬畝有機水稻以“半畝方田”和“我在慶安有畝田”的方式進行預售,集團營銷網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慶安縣春芽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擴大稻鴨、稻魚、稻蟹種養結合面積,完善基地溯源系統,擴大農產品追溯覆蓋面積,推出“還你一個青山綠水田園夢”項目,完美地把農產品銷售及鄉村旅游相結合,不僅使南方客戶品嘗到東北最優質的原生態大米,還可以體驗當地人文地理、民俗鄉情和自然風光。
社會化服務反哺模式。一是量產反哺。望奎龍蛙公司流轉3萬畝土地建立基地,返租給農戶,每畝水稻標的為900斤,超產部分與農戶7:3分成。二是價格反哺。青岡河牛公司引進日本“河牛”繁養技術,無償為肉牛養殖戶提供凍精,小牛養殖6個月后以高出市場價格20%按毛重收購。三是服務反哺。望奎龍蛙公司組建農機租賃公司向哈爾濱銀行注資3000萬元,獲3億信貸授權,無償為流轉土地的農民提供貸款;蘭西中信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為訂單農戶提供資金、技術、機械、農資等社會化服務。
利益聯結釋放疊加效應
一是讓農業產業化真正“融”起來。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蔬菜、亞麻、乳品和畜禽等8大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拉動全市主要農產品年加工能力達到1511萬噸。全市農產品加工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71戶,其中,國家級6戶、省級53戶、市級112戶,企業資產總額發展到258億元。主營業務超億元的龍頭企業34戶,超10億元的重點龍頭企業10戶。中糧、雙匯、北大荒、伊利、昊天、龍鳳等龍頭企業的主要產品,已經由簡單初級的分割肉、大米、玉米淀粉、奶粉、保鮮蔬菜等十幾個品種轉變為火腿腸、罐頭、豬血蛋白、玉米油、谷氨酸、賴氨酸、乳珍、專用功能性乳粉、高端配方粉和高端液體奶等近百個品種,加工層次逐步深化,加工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具有“新型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特征的龍頭企業已在綏化市生根開花。蘭西與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農科院、哈爾濱谷交所按照“資本+科技+土地+市場”的資源整合模式,建立起新型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已與多家玉米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簽訂訂單面積近40萬畝。望奎龍蛙公司以綠色水稻基地生產全程可追溯、大米網絡銷售的全新營銷模式,成為全省產加銷一體化、安全可追溯水稻生產加工重要領軍企業。
二是讓農業產業價值真正“提”起來。2016年,全市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加工農產品總量達72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22億元、利稅20.42億元。在省委對2016年度各市(地)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和“兩個清單”中的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指標考評中,綏化市位居全省第四位,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了0.62:1,兩項同比增長7.48%,增長幅度高于全省4.88個百分點。
三是讓廣大農民收入真正“多”起來。農產品加工企業一頭連接田間地頭、一頭連接廣闊市場,帶動農民為銷而產,不僅提高了初級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解決了農產品的賣難問題,而且帶動農產品價格上漲,使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民既從種養業中直接獲利,還可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使農民享有了穩定提高的經營收益。2016年,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產業基地1644萬畝,帶動基地農戶38.9萬戶,戶均增收3115元,安置就業人員5.02萬人。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市農業委員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