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省結合工作實際,在南澗縣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通過改革,試點村組真正摸清了集體家底,并建立健全臺賬登記,委托鄉鎮農村集體“三資”代管中心監管,實現了資產的規范化管理。改革后農民在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資產產權得以明晰,真正做到“資產變股權、農民當股東”,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穩定增加。改革還改變了原來由少數干部掌控和隨意支配集體資產、監督缺位的狀況,有效遏制了因資產處置不公、收益分配不均等問題引發的上訪現象,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摸清資產家底,全面清產核資。南澗的試點鄉鎮、村組嚴格按照“清理、登記、核實、公示(并拍照留存)、確認、上報”六個環節,對試點村組集體所有的資源性、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核實,摸清資產存量、分布及結構狀況,進行拍照留底、分類登記造冊,健全完善臺賬。清產核資結果經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戶長)會議進行審核確認,在村內、組內張榜公示后報縣、鄉鎮農業部門備案。南澗縣6個試點村組通過開展清產核資,2017年底共有經營性資產200萬元、非經營性資產382.09萬元、資源性資產2365.82畝。
實行標準統一,認定成員資格。試點縣下發成員資格認定指導意見。試點村、組按照“寬接收、廣覆蓋”和“依據法規、尊重歷史、程序公開、權責對等、村內標準一致”的工作要求制定村、組成員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并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戶長)會議表決通過,張榜公布,做到群眾認可無異議。南澗縣6個試點村組共認定成員3802人。
合理量化股權,明確權益份額。因村制宜確定資產量化范圍,原則上對經營性資產全額量化,資源性資產進行確權登記頒證,非經營性資產制定規范運行管理辦法,明確管護權,落實管護責任。南澗縣6個試點村組共量化經營性資產200萬元,設置總股本數1744股,其中集體股400股,個人股1344股。
健全經濟組織,強化資產運營。目前南澗縣岔江村及落底河村分別召開資金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農村集體資產實行股份化運營。
南澗縣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村組改革動力不足。部分村組干部認為產權制度改革無實際價值,加之改革后打破了原有利益分配模式,個別村組落實改革試點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工作進展十分緩慢。二是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力度有待加強。南澗縣只有少部分的村組集體有經營性資產資源,能開展股權量化、股權設置并建立組織進行運營管理。而大部分村組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只能開展人口清查、成員資格認定和清產核資等工作,因此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拓寬集體經濟發展空間仍然是今后一項緊迫的任務。三是改革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由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出臺,目前南澗縣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不能在工商登記注冊,無法與工商、稅務對接,難以發揮其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經營功能。股份經濟合作社如果在工商注冊登記,按規定要繳納房產稅、營業稅、所得稅、土地使用稅等稅費,加重了集體經濟組織負擔。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監督、開支審批、會計科目的設置等規定與現行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如何對接,目前的規定尚未明確。
(作者單位:昆明廣播電視網絡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