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副主任吳宏耀受邀解讀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韓俊介紹,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進入新世紀以來連續下發的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文件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務、定政策,堅持問題導向,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描繪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宏偉政策藍圖。
高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旗幟
韓俊介紹,今年一號文件一是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二是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政策舉措;三是要求把黨管農村工作落到實處。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韓俊指出,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農業的全面升級,也是農村的全面進步和農民的全面發展。鄉村的振興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方方面面。實現鄉村振興實際上就是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也就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所以說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就抓到了“三農”工作的“牛鼻子”,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必須要高高舉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面新的旗幟。
韓俊表示,今年一號文件的主線和靈魂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七個之路”。即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鞏固和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韓俊表示,就定任務和定政策而言,今年一號文件的最大亮點就是通過謀劃一系列的重要工作抓手,搭建起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梁八柱”。文件包含了大約50多項重要戰略、重大行動和重大工程,構成了“四梁八柱”的政策體系。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基礎性支撐是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規劃指導各地各部門有序分類來推進鄉村振興;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機制;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的政策法定化。
四個方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
韓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落實黨的十九大的精神,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主要是四個方面的改革任務。
一是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現在,中央已經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長30年。下一步要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真正給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二是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這項工作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非常基礎性的一個工作,現在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三是進一步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要在堅持落實集體土地所有權、穩定農戶土地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四是系統總結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逐步擴大試點,加快修改完善有關法律。
針對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韓俊指出,社會上對宅基地制度改革關注度非常高,改革是要鼓勵大膽探索,但必須守住底線,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是讓城里人“下鄉”去買房置地。文件明確提出,一個“不得”和“兩個嚴”,即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要嚴格實行土地的用途管制,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同時,在城鎮化進程當中,要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的收益分配權,不能強迫農民以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為前提進城落戶。
真金白銀“硬投入”,保障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錢從哪里來”?韓俊強調,鄉村振興是一個大戰略,必須有真金白銀的“硬投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有全面的謀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重點是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明確要求確保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要加快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的長效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通過財政資金撬動更多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鄉村振興。需要說明的是,要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規違法變相舉債。
第二,農村金融要回歸本源。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的正確方向,健全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村金融機構要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要把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根據部署,下一步還要出臺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起草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考核評估辦法。
第三,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長期以來,土地出讓收益,可以說是“取之于鄉、用之于城”,直接用在農村建設的比重是比較低的。要創新政策機制,把土地增值收益這塊“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塊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文件提出,要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墾,集中力量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高標準農田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完善健全“軟環境”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宏耀在回答怎么把“人”留住、把人才支撐落到實處的提問時指出,要完成鄉村振興這個宏大戰略,就要匯聚全社會的力量,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把人力資源開發放在首位。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鄉土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引來人才,用更加優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機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時代“上山下鄉”的新熱潮。
對此,中央一號文件在五個方面作出具體政策部署:一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二是要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遺傳承人等。三是要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要探索新機制,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發揮好各類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四是要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要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捐資捐物等方式,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來。文件中提出兩條具體政策:第一個是要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第二個是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五是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主要是“三大機制”:第一是多方并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第二是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第三是城市醫生、教師、科技文化人員定期服務鄉村機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