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歐五國農地所有權轉化 對農地使用的影響研究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國慶 字號:【

  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洲前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經濟、生活等各個領域都進入了轉型期,所有權制度從原來的國營或合作社所有開始向私有轉化,1989年以后,農業用地所有權也開始了私有制改革進程。經過20多年的變遷,比較研究中歐國家這段時期農地所有權轉化現象正當時。本文主要以中歐五個國家(即捷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為對象,分析所有權轉變對農場規模數量、土地市場及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

  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五國農地所有權轉化概覽

  1989年以后,五國的所有權轉化過程各不相同。1948-1989年間,捷克斯洛伐克終止了土地私有制,開始實施農業合作化,1989年后,通過土地證券賠償,捷克斯洛伐克把農地退還給1948年集體化前的土地所有人或者繼承人。由于私有化進程的推進,大約340萬公頃的農田重新回到了個人手中,只有40萬公頃的土地由政府管理。

  匈牙利1948年開始推行農業集體化,在集體化推進的高峰期,大約75%的農地都屬于合作社。1992年至1996年,匈牙利再私有化改革推行,通過發行債券,補償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原土地所有者的財產損失。國營農場私有化的同時,農業合作社也開始了私有化轉變,約270萬公頃的土地實現了再私有化,其余土地則歸還給了合作社的前成員,或出售給新的私人業主及原國營農場職工。

  20世紀50年代,羅馬尼亞大力推行農業集體化和國有化,到20世紀60年代初,只有15%的農田屬于私有,且這些土地大都質量較差,基本位于山區。羅馬尼亞農地私有化改革始于1991年頒布的土地法,該法規定,合作化前的原農地所有者每人將獲得10公頃農田返還。

  在波蘭,農業集體化的改造在社會主義時期并不成功,農地私有制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波蘭的國有農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德國人被驅逐后留下的土地上。在改革過程中,波蘭關閉和廢除了國營農場,私有化得以實現。

  二、農地所有權轉化分析

  (一)農場的規模數量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3年,五個國家保留了570多萬份“農業資產”。從歐盟的整體情況看,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農場數量相對較小,而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波蘭農場的數量較為可觀:波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農場總數(約570萬)比其余歐盟成員國的農場總和(510萬)還要多。此外,農場規模也有明顯的差別:捷克農場的平均面積為130公頃,而羅馬尼亞則不足4公頃。

  土地私有化和歸還改革使得五國個體農場數量急劇增加,由此導致的一個不良后果是原來集體化下的土地被分割成小塊,農地所有者數量增加到約400萬個。據估計,獲得土地的農民中,有超過60%的人是老人,他們的農場被繼承后,土地碎片化進一步加劇。

  (二)土地買賣和租賃市場

  私有化進程和所有權的歸還盡管為土地交易創造了機會,但最初五國農地買賣市場卻處于休眠狀態。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空間差異,特定法律措施的出臺以及社會經濟狀況等。

  其中,農地價格高低主要取決于地理位置、地塊大小及用途。在匈牙利,土地價格之所以上漲,主要是因為加入歐盟的預期、外國人購買地產的意愿強烈以及能夠獲取高額農業補貼。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農地租賃的低成本化限制了土地的市場交易量。五個國家中,農地租賃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最受歡迎:本世紀初,捷克農地租賃比例約占全國農地面積的95%,350萬農地業主,只有不到1%的人從事農業活動,99%的業主都把土地租給了生產企業或小部分農民。這是因為,捷克土地租賃價格僅為官方售價的1%,再加之業主和承租人可以根據農地的區域位置及地力條件進行議價,因此農地租賃顯得更有活力。匈牙利的土地租賃價格與土地肥沃程度密切相關,該國食品生產商約有93%的生產用地是通過租賃得來的。

  在波蘭,農地租賃比例大約占比20%,由于租賃多發生在個體之間,價格大多通過口頭約定,很難準確估算租賃價格,目前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波蘭每公頃平均價格可能在200歐元左右。

  三、農地所有權轉化影響

  五國農地私有化改革的推行,帶來最顯著的后果是土地逐步碎片化。過度的碎片化既增加生產管理的成本,也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而且也使得土地登記管理復雜化,為土地所有者之間的沖突埋下了隱患。

  農地所有權碎片化致使農場規模兩極分化現象出現:一面是出現了大批規模較小且不具競爭力的農場,一面是實力較強的大型合作農場也相應建立。2007年,捷克共和國超過66%的農場面積不到10公頃,這些農場土地面積的總和僅占全國農業用地的2.2%。相反地,超過500公頃面積的農場只占總數的3.8%,但卻占全國農地面積的72%。

  匈牙利也明顯出現了農場規模的兩極分化。一面是占地幾公頃的小農場,另一面是大型商業控股農場。小農場土地面積很小,對經濟影響有限,但卻是農村社會的重要元素,對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和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波蘭及羅馬尼亞亦是如此。大型商業控股農場數量雖不及小農場,但占農地面積的70%以上。它們采用現代生產管理方法,投資手段多樣,在農業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私有化進程也間接導致了農地面積的減少。例如,在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由于農業效益不高,土地所有者出現了棄耕現象。另外,由于羅馬尼亞大批農場所有者是老人,他們陸續退出農業生產,致使農地面積逐步縮小。生產基礎設施落后也是農地面積減少的另一個原因。1989年,羅馬尼亞超過20%的農地納入了灌溉系統,而到2006年,這個數字僅為3%。與1999年相比,2000年的干旱使糧食產量減少了40%,致使許多農場紛紛退出農業生產。

  所有權轉化的另一影響是,土地用于非農發展的現象開始出現,尤其是在城郊及生產條件較差的地方。

  四、結論

  上世紀90年代初,除波蘭外,其余四國的農業經濟主要由國有部門,也就是國營農場和合作社掌控,個體農場處于邊緣。然而,在隨后的幾年里,私有化及土地歸還的推行,使農地在所有權及使用形式上都呈現出多樣化。

  五國在改革初期引發了農地分裂,隨后又開始進行土地合并,但在波蘭及羅馬尼亞合并效果并不明顯,大量經營狀況不佳小農場的出現,導致土地使用的細碎化,影響了兩國農業發展。目前這些小農場數量正在逐步減少,大型農業企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捷克、斯洛伐克及匈牙利的土地由于仍處于大型控股公司和生產公司的控制下,因此并沒有導致土地使用的碎片化,土地合并取得了明顯成效。而在波蘭,與改革前比,所有權與使用權的碎片化呈現區域性特點——全國20%的農地存在這種現象。

  (原文標題:The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of Ownership for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Central European Countries 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Eastern Bloc,刊登于Land Use Policy 2017,(66):120-130。譯者:李春艷,單位:中國農村雜志社。)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