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北京: 產業化聯合體幫扶低收入村的幾種模式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麗紅 字號:【

  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低收入村全部摘帽是北京市的鄭重承諾。產業幫扶是北京市實現低收入村造血式“脫低”的重要舉措。目前,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是制約北京市低收入村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北京市積極培育和引導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參與低收入村特色產業幫扶,即鼓勵以“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渠道優勢+組織優勢”來帶動低收入村特色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企業渠道優勢帶動低收入村特色產業升級

  2017年北京農投公司通過自身農產品流通渠道優勢帶動低收入村板栗產業發展,是以渠道優勢帶動低收入村特色產業升級,培植低收入村產業發展內在動力的良好典范。

  基本情況。北京市2016年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核定為11160元,而懷柔區渤海鎮四渡河村低收入農戶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860元,是典型的山區低收入村。該村產業結構單一,村內有3000畝板栗,但銷售渠道不暢。2017年在北京市農研中心的推動下,四渡河村與北京農投公司合作,農投公司按照優質優價收購該村板栗。

  做法及成效。一是推動四渡河村農戶按照有機標準種植板栗。年初村委會組織栗農與公司簽訂種植有機板栗的協議書,要求農戶做到不打除草劑、不采青、不使用脫蓬機,實現了以市場需求規范農戶生產行為的有效約束。二是為低收入板栗合作社提供短期融資服務。北京農投公司通過下屬的農擔公司為當地板栗合作社發放了以產品抵押的小額貸款,每期貸款額度為1000萬元,有效解決了合作社板栗收購期流動資金緊張問題。北京農投公司還整合了當地冷庫資源,將全市板栗產業鏈連接起來。三是幫助北京板栗產業對接全國采購網絡。北京農投公司在懷柔組織召開了全國板栗大會,搭建北京板栗合作社與采購企業溝通交流平臺,為低收入村板栗對接渠道搭建了近水樓臺。四是優質優價收購板栗帶動農戶人均增收753元。2017年9月,北京農投公司下屬的北京康安農業有限公司按照年初約定,以高出市場價格1元/斤的標準收購農戶優質的板栗,共收購四渡河村133戶,其中低收入戶77戶,共計92.5噸板栗,使全村人均增收753元,僅此一項就可以使四渡河村實現“脫低”。

  主要啟示。北京板栗主要分布在懷柔、密云、延慶3個區。可以考慮依托北京市農業龍頭企業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優勢,以優質優價收購的方式,帶動低收入農戶可持續增收,撬動京郊低收入村特色產業發展。2016年懷柔區板栗產量0.94萬噸,占全市的37.6 %。懷柔區32個低收入村中有14個村種植板栗,種植面積達到11300余畝,板栗年產量約為800噸,占懷柔區板栗總產量的8.5%。如果北京農業龍頭企業以優質優價收購14個低收入村板栗,將帶動懷柔區44%的低收入村可持續“脫低”。同樣,密云區有16個低收入村種植板栗約30400畝,延慶區有7個低收入村種植板栗5000畝。僅板栗產業可以幫助到3個區的37個低收入村,占全市低收入村總量的15.8%。以此類推,除板栗以外,低收入村比較集中的特色農產品還有核桃、柿子、山杏、蘋果等,這些產業都符合北京市綠色發展的方向,也是鄉村旅游的特色產業支撐,可借鑒此做法,帶動低收入村特色產業綠色發展。

  公益市集助力低收入村手工藝品產業活化

  基本情況。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簡稱北京農聯)于2016年9月啟動了“北京農聯24市集”,組織全市20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00余種農產品,直接服務社區居民。

  做法及成效。一是公益市集帶動低收入合作社走進城市社區,提升了合作社產品的知名度。北京布韻傳奇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作為北京發展公平貿易促進低收入農戶試點合作社之一參加了公益市集,使山區農戶制作的手工藝品不僅走出門頭溝區,而且走出北京、面向全國。2017年3—8月,通過公益市集的帶動,該合作社獲得北京市中央批發市場等城市生活社區和工作社區的支持,走進工作社區宣講、并定做刺繡產品,帶動10個低收入農戶人均增收3000元。二是通過進入城市社區,促使合作社不斷改進其產品,更加適應市場需求。2016年北京布韻傳奇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產品銷量大幅提升,比2015年增加了20%以上。三是渠道暢通后該合作社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的能力明顯增強。帶動門頭溝山區婦女彈性就業人數從2015年的245人增加到了396人,就業低收入農戶每天的收入從增收35-50元增加到80元,年人均增收達到1萬元。

  主要啟示。公益市集是社區支持農業的具體表現形式,北京農聯搭建城市社區與合作社面對面的平臺,并建立了網絡商城,將城市社區潛在消費者與低收入農戶銜接起來,成為消費者了解北京特色農產品的窗口。當前手工藝品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銷售渠道問題,通過公益市集等現代銷售渠道帶動手工藝品合作社與市場對接,讓民間手工藝變成了農民的收入源泉,讓傳統手工藝品走進現代生活,傳承了中華文化。

  “新農人電商+農戶”撬動低收入村特色產業發展

  基本情況。平谷區鑫桃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國松,曾經在信息化和互聯網領域工作了10年,他看到平谷家鄉的優質農產品不好賣、賣不上好價格、銷售渠道單一導致農民增收難,決定利用自己的專長,返鄉幫助農戶搭建信息橋和新型銷售渠道。陳國松以農村電商為突破口,通過區域鏈的整合,組織培訓農戶入網,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

  做法及成效。一是教會農民用手機交易。通過智能手機的培訓讓農民可以在網上用自己的手機賣自己的產品。二是利用ERP系統幫助開了網店的農民進行后續維護,來了訂單,公司會告訴農戶準備產品,產品賣出去以后告知他們收款和維護客戶信息。2015年,鑫桃源通過“農民+合作社+公司”的方式,簽約基地1400畝進行了規模化生產,直接帶動農民4000余戶,其中包括平谷區峪口鎮東樊各莊村、鎮羅營桃園村、鎮羅營鎮上村、夏各莊陳太務村、房山四合村的60余戶低收入農戶。2016年鑫桃源的線上銷售農產品總量達1000噸,農戶人均增收超過1000元。

  主要啟示。根據農業部2016年開始的新農人調查,全國從事農產品電商的新農人達到200萬人,這僅限于在阿里巴巴淘寶上開店的農產品電商,像陳國松這樣有自己的電商平臺、微商平臺的新農人還未統計在內。目前北京涌現了一批新農人,他們多數從農村電商開始了返鄉創業的夢想。2016年,北京市農業電商3000家左右,其中企業電商占七成,合作社電商占三成。“新農人+農產品電商平臺”為建立農產品現代銷售渠道創造了條件,北京市30%的農業電商處于盈利狀態。阿卡農莊、密人農家等都是新農人帶領下的農產品電商平臺,阿卡農莊通過以需定產,為CBD和金融街的450余家企業和4萬戶家庭提供優質農產品,農產品銷售收入比傳統方式提高了4倍。密人農家開展在地產品銷售,與密云區30余家合作社開展合作,以精準定位農產品和精準定位消費者為法寶,每年獲得銷售收入近千萬元。可見,支持新農人電商、微商平臺是帶動低收入農戶走進現代銷售渠道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