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之一,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目前,華龍區59個行政村先后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社員股東25029戶,人員界定106336人,清產核資88172萬元,量化資產31676萬元,已基本完成了改革試點的主要任務,取得了一定成效。
堅持“三清兩公開”。“三清”:一是資產核查清。華龍區編制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清查“一冊十五表”,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進行全面清查。二是成員界定清。采取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慎重化的辦法,以解決問題為宗旨,實行抓大放小,單刀直入,提高效率。如馬呼村將1998年第二輪土地延包時分有土地的村民直接確定為原始股東;謝莊村以改制基準日實際在冊人口登記情況為基礎,以人員排查摸底數據為佐證,對股權享受對象進行了科學界定。多數村由人口排查小組逐戶進行排查,填寫《人口摸底表》,經戶主簽字確認后,再進行張榜公示,最終進行確定。三是股權設置清。在股權設置上以成員股為主,是否設置集體股等其他股權,由村(居)依據實際情況民主討論決定。多數村選擇只設立成員股,不保留集體股。在股權管理方式上實行靜態管理,考慮今后新增人口問題,明確可以采取股權戶內繼承或增資擴股方式進行股權調整。“兩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嚴格“四議兩公開”程序和“七榜公示”制度,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堅持創新“兩種模式”。一是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了“三管、二審、一監控”管理機制,即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受村(居)委托,管資金、管資產、管資源,村審議、鄉審計,區級網絡平臺監控。目前,全區統一監管農村集體資金1.1億元、集體資產1.5億元、集體資源(未承包土地)1006.5畝,實現了區級網絡監管全覆蓋。二是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對村集體經濟較好的9個城中村、城郊村,著力發展集體物業經濟和農村二三產業;對以農業為主、集體資產較少的18個郊區村,采取“資源+資本”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項目。
堅持強化“四項保障”。一是組織保障。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直17個相關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鄉(鎮、辦)成立了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改革村以支部書記為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區、鄉(鎮、辦)、村三級書記聯動抓改革的工作機制。二是政策保障。制定出臺了《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印制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問題解答、資料匯編和操作手冊等,指導規范全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開展。三是經費保障。華龍區政府每年列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專項經費20萬元,用于考察學習、宣傳培訓、督導檢查、資料印制等費用支出。財政投資100萬元,建成了“華龍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開發了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農民群眾可以隨時隨地了解交易信息。四是督導保障。建立健全工作臺賬、考評獎懲、責任追究等獎懲機制。由華龍區督查局牽頭,抽調區委農辦、農牧局等部門人員,專門組成股改工作督導組,進行不間斷督查。建立“三通報”制度,利用微信群、手機報等手段,實行一天一通報、一周一書面通報、半月一次推進會現場通報,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業廳農經站、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農牧局)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