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代表委員建言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李春艷 字號:【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鄉村振興,立足“三權分置”、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農村改革重要內容,匯才聚智,建言獻策。

  完善“三權分置” 夯實鄉村振興基石

  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就我國目前各地推進情況看,還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介紹說,在承包權方面,由于缺少執法主體,對于違背農民意愿、侵害農民權利的行為,缺乏有效的懲戒手段。為此,他建議,在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過程中,應探索建立切實可行的利益分配和風險防范制度,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必須與農民簽訂正式流轉合同,千畝以上規模流轉項目應按年進行風險評估。

  “如何正確處理好‘經營權’與‘承包權’的關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華提出,應以信托法理重新評價承包權。適時修訂《農村土地承包法》,促進承包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讓經營權成為資本載體,通過評估量化、出資入股,成為市場要素與農業資本;政府主導收儲信托,穩定實現集中經營。

  民革中央也從法理角度在提案中建議,應盡快修改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屬性、法律地位。在《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中增設一章“土地經營權”,以完整確認“三權分置”制度的合法地位。出臺配套法規、政策,規定土地經營權的價值評估、抵押與處置,工商資本獲得土地經營權的相關權利義務等,確保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順利實施與推廣。

  近年來,我國土地流轉速度不斷加快,對于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問題,代表委員們也紛紛建言。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說,“當前農村土地流轉還處在自發、分散的狀態,新型經營主體直接面對一家一戶,流轉規模小、難度大、成本高。”他建議,借鑒山東寧陽縣等地的做法,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股份組建合作社,合作社通過流轉,把土地集中起來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農民從合作社獲取保底分紅外,年底還能獲得二次分紅,這樣能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針對當前參與流轉的土地總量還不高、農村土地流轉呈現碎片化、農民權益得不到保障等問題,臺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議,盡快制定全國性的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的指導性意見,規范農村土地流轉決策程序,簡化決定過程,明確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各自的權利范圍,賦予土地所有權主體對農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充分保障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益。建議由土地等相關部門牽頭,成立土地評估委員會,對農村所有土地(尤其是土地是否符合流轉的相關條件)進行登記,并負責對土地尺寸、肥沃程度、土地的地理位置等因素進行綜合性評估測量(要考慮各個鄉鎮耕地基本條件不同,經濟發展狀況也不一樣)。在此基礎上,對該地區的土地進行分等定級,同時還要考慮土地潛在的價值、增值可能性,提供一個科學的土地指導價格范圍,并在土地基準價的基礎上,設立動態的價格變化系統,為交易雙方提供價格決策參考,確保雙方利益。

  深化集體產權改革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改革是關鍵。”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濟源市市長石迎軍認為,要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保障農民權益,激活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

  兩會期間,對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出現的一些錯誤認識,全國人大代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給予澄清:現在各地都在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的省一級規范性文件中,將“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收益分配權落實到每個人頭”,錯誤理解為“將集體資產權分配到每個人頭”,將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理解為是把“財產共同共有”改為“按份共有”。這個理解是錯的,因為無論共同共有,還是按份共有,都是共有經濟,而不是集體經濟。而共有經濟的本質是私有經濟,這就需要法律規范來進行嚴格規定、明確區分開來。

  陳錫文特別強調,產權制度改革不是將集體經濟直接改成企業。“公司在市場不僅獲利,也要經受很大風險,倒閉、兼并、重組、破產也是常有的事,我們不能讓農村集體經濟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后,過幾年就面臨破產,讓農民‘下崗’,這可不行!”

  “鄉村振興,要不斷優化村莊發展的體制機制,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活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進順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羅來昌感慨說道。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目前,“空殼村”“空心村”、貧困村已經成為難啃的硬骨頭。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委書記侯二河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對發展村集體經濟不夠重視。

  如何帶動“空殼村”、貧困村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侯二河建議,支持發展村集體經濟要因村制宜、科學規劃、精準定位、產業突破、主動引導、全力推進。由經濟研究部門研究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新方向、新路徑,政府部門出臺支持和扶持的優惠政策,在信貸優惠、項目引進、人才流入、農民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真金白銀地投入。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選好領頭人并進行不定期地學習培訓。

  “壯大集體經濟可同時實現脫貧和鄉村振興,這經驗是可以復制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郭文圣說,各地黨委、政府應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具體運作中,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壯大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子;建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對真正帶領群眾致富、走合作化和集體化道路的村級組織,給予充分肯定,并予以資金傾斜扶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此次兩會,代表委員們關于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地位、市場主體的呼聲很高。全國人大代表栗翠田是山西省原平市子干鄉子干村黨支部書記,他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身份及市場地位缺失的現狀,使得村集體市場經濟大潮中只能充當觀眾,導致集體經濟難以壯大。因此,他呼吁,依照《民法總則》明確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是特別法人的規定,加快頒發《特別法人證書》和統一社會代碼,使集體經濟組織,人有證、證有號,名正言順地投身于振興鄉村戰略、壯大集體經濟的浪潮之中。

  針對農村村企一體、政經不分的狀況,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認為,應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比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公司法》的有關原則,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通過立法,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性質、地位、財產范圍、登記設立、股份劃分、配置、轉讓、收益分配、經營模式、決策程序、管理制度等。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建強鄉村振興力量

  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近年來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帶農增收致富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在當前農業農村發展新時代新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楊玉成,就如何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議:出臺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獎勵辦法、貼息貸款、政策性農業保險、相關補助等扶持辦法,鼓勵金融機構建立能落地的流轉土地抵押信貸機制,并對實力強、資信好的新型經營主體給予相應授信額度。政策性農業保險要把規模經營主體作為重點參保對象,并對保費進行優惠補助。密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一票否決制,對未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有農業項目資金均不予支持,所有示范類項目不予參評。

  全國人大代表、溫氏股份名譽董事長溫鵬程提出了目前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三個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一是數量不多、占比不夠,個別政策缺乏針對性。二是提法多、政策少、落實措施有待加強。三是已有政策不能完全落地。就此,他建議,首先,政府及職能部門應將優惠政策直接對接新主體,扶持政策避免大水漫灌,而是要針對不同主體的需求,制定出臺不同的激勵扶持政策。其次是按照績效給予優惠政策。以新主體的產品銷售額、利潤、帶動小農戶增收等為補貼績效指標,在提振新主體做大做強信心的同時,提高政策落地效果。

  近年來,農業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助農增收、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不可否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距離持續引領產業升級促進鄉村振興的目標還存在差距。“創新能力不足,綠色發展、高效發展后勁不夠,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聯結機制不健全,企業稅負負擔與非稅負擔較重,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法制建設相對滯后等。”全國人大代表、德州扒雞集團董事長崔貴海深有感觸。

  針對上述問題,崔貴海建議,第一,不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服務水平。持續做好農業龍頭企業的資金扶持和項目扶持,加快推進農業領域“多證合一”機制改革,簡化農業領域行政審批程序,降低龍頭企業行政成本。第二,加大稅負和非稅負擔調減力度,明確減負時間表路線圖,細化農業領域減負項目,持續加大支農稅收優惠力度。第三,拓寬農業企業融資渠道,簡化涉農領域融資程序。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的綠色通道,加快融資步伐。第四,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聯結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依法規范農業龍頭企業與簽約農戶雙方的權利義務,倒逼強化農戶與企業利益共同體穩固性。

  農民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農民合作社已達到193萬家,如何充分發揮合作社聯農致富組織效應,更好服務于鄉村振興?來自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高春艷,就如何支持農民合作社加快融入現代農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應繼續加大對合作社在財政支持、項目扶持、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傾斜力度,對合作社開展創新創業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加大對合作社在“互聯網+營銷”和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物流、農村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領域的支持。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