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做美好家園建設者 ——訪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俞學文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社記者 蔣 釗 字號:【

  以茶興業,帶領茶農走上致富路

  “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既發展了現代農業,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促進了農民增收,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變成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俞學文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團開放日上作為代表進行了發言。十幾年來,他所創辦的更香有機茶業(基地)開發有限公司和武義更香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10萬山區農民致富。

  1995年,俞學文揣著2000元和未婚妻一起到北京闖蕩,從推銷茶葉罐到自己加工茉莉花茶,3年時間,他從一個茶葉“門外漢”變成“更香”茶葉品牌的創辦者。就這樣,憑著對市場的敏銳感覺和一股闖勁,俞學文在北京立住了腳,在馬連道有了第一家店鋪。

  1998年,在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一次培訓班讓俞學文受到了很大啟發,有機茶倡導的生產方式是拒絕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殺蟲劑,對種植環節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俞學文意識到,要想占領更大的市場,茶葉品質至關重要,這就必須從原料種植著手。他決定回到家鄉浙江武義縣,建立更香公司的有機茶種植基地。更香茶葉公司為種植基地提供訂單、建設資金和種植標準,武義基地提供優質、穩定的原材料,就這樣,越來越多的當地農民加入到更香茶葉基地的管理、種植、采摘和加工生產中。

  為了更好地組織當地農戶生產,俞學文于2004年成立了更香有機茶葉專業合作社,摸索出了一條“農戶+合作社+基地+公司+市場”的綠色產業鏈。俞學文借助“更香”品牌,讓原料種植和生產加工兩個環節緊密結合,合作社專注打造種植基地,加工公司著力塑造茶葉品牌。如今,更香茶葉已開發出有機綠茶、有機花茶、有機鐵觀音等多種產品,有機茶、無公害茶面積6萬余畝,其中有機茶占武義縣全縣有機茶園總面積的80%。

  茶葉產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浙江政府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通過“五水共治”、霧霾治理,山更青了,水變綠了,茶農也真正得到了實惠。“更香”茶葉的武義茶園獲評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

  如今,位于武義縣白姆鄉的生產加工園區占地1000多畝,建有150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擁有各類自動化、清潔化生產線二十多條,跨越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烏龍茶、花茶等茶類的加工,年加工能力2000多噸。更香有機茶研究院、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等研發基地相繼成立,為更香茶葉注入更強的研發能力,攻克了茶葉種植、病蟲害無害化防治、茶葉清潔化加工、新品種開發等課題,累計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及12項實用新型專利,先后榮獲 “中國茶行業年度百強”“中國馳名商標”“浙江省連鎖經營首批試點企業”“浙江省示范茶廠”等諸多榮譽;產品獲得50多項國內外獎項。

  “我們武義的茶園上央視新聞聯播啦!”今年央視新聞聯播“春天的中國”出現武義俞源鄉九龍山茶園鏡頭。萬畝茶園,一山春色,鏡頭中成片成片的武義茶園把群山覆蓋,望不到邊際,茶葉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真正鋪就了當地茶農的致富路。

  反哺鄉親,身體力行探路鄉村振興

  年歲漸長,少小離家的俞學文越來越生發出一種濃重的鄉愁情緒,而呼吁“浙商”回鄉的政策也讓他堅定了回到家鄉青坑村作一番貢獻的決心。200多萬債務、2000元的村集體年收入和一堆“爛尾”工程是他2012年回鄉任青坑村委會主任時所面對的現實。“當時村集體的唯一收入就是一塊老茶山,一年2000元的承包款,我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改變家鄉面貌。”

  俞學文給自己定了一條“先村務后企業”的規定,他覺得既然下決心回村里做事,就要拿出更多精力干出成效。他首先幫助村里還清債務,又根據村里實際情況,建議通過土地產出效益增加村集體收入。就這樣,村“兩委”決定發展1000多畝油茶、茶葉、毛竹等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同時積極向政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

  如今,青坑村的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口豎起了歡迎各方來客的高大牌坊,26株楓香樹組成古樹群倒影在山澗綠水之中,獨具江南園林特色的亭臺點綴在碧波蕩漾的水塘里,一棟棟紅墻黑瓦的新房子掩映在青山中。這番自然與山水相結合的美麗景觀,不僅重塑了鄉親們的美麗家園,也為村里發展旅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走訪村鎮縣市,聽取農民的心聲就成了俞學文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走訪中還時常給困難群眾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對一些重病的困難戶,還送去慰問金。作為農民代表,他的建議始終圍繞“三農”,針對美麗鄉村建設、合作社發展、農村“三資”、農民工待遇、留守兒童、城鄉差別、鄉村振興等問題,他先后向全國人大提交了建議:《關于要求制定<農業投入法>的議案》《關于加強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強保護未成年人安全成長的建議》《關于加快實現農業科技現代化的議案》……一條條建議都反映出俞學文對“三農”的情懷與思考,他覺得“當代表必須多反映基層的現實困難,這樣心里才能踏實”。

  優化環境吸引人才返鄉是俞學文多年建言的問題。“要吸引更多懂技術、懂經營的年輕人回流鄉村創業創新。對大學生‘村官’要在薪酬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上給予保障,留得住人更要留得住心。鄉村振興關鍵是科技和人才的振興。”俞學文建議地方政府出臺更有力的政策,讓在外創業的懂技術懂經營的企業家、鄉賢等優秀人才回流鄉村,反哺家鄉。作為返鄉的“浙商”代表,他深知人才對帶動一方發展的深遠意義,他們的財富基礎、發展思路和人脈資源都將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寶貴財富。

  “浙商”回鄉怎么干,俞學文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總書記提出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對新時期鄉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武義是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的發源地,后陳經驗從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這些好的經驗做法和舉措,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考。”在實踐中摸索,再通過學習和借鑒去超越,俞學文感受到治村興村和當年闖蕩北京時一樣,讓他激情澎湃。

  “村務工作要協調好村集體和村民的關系,工作方法是疏導和化解。政策出臺要因地制宜、細化配套,對保障農民利益有延續性和穩定性。貧困地區脫貧要精準施策,探索企業和貧困地區的利益聯結機制,解決就業難和創業難的問題。”在多年的建言履職中,俞學文不負重托,用真情實意和實干才智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