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事關9億人的集體家底如何摸清? ——我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觀察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李春艷 字號:【

  在不久前召開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推進會上,農業農村部提出,將分“三步走”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在2019年12月底前按期完成任務。根據中央明確的清產核資時間表,如今三年時間已經過半。目前,各地根據中央的工作部署和時間安排,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這項涉及2.86萬億元賬面資產和66.9億畝土地、事關9億農村人口和農業轉移人口福祉的工作。

  怎么清?

  創新手段 因村施策 群眾參與

  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實際上,早在2015年5月,我國就已開始在29個縣(市、區)進行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而自2017年起,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清產核資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分兩批選取了129個縣先期試點,其他一些地方也在自發進行探索。幾年來,一些地方的實踐創新和鮮活經驗,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樣本。

  4年前,江蘇南京市被原農業部等13個國家部委聯合批復為國家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其中的重要任務就是開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據南京市農業委員會總經濟師湛中林介紹,從2015年起,南京市重點選擇了47個村開展改革試點,創新性地通過“實測實查”,即引入專業測繪公司,對集體不動產組織實地測繪,引入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對集體資產開展專項審計,順利完成了清產核資。

  浙江省在試點基礎上,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指導、村鎮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即縣鄉建立領導小組,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行政推動清產核資工作;縣鄉農村集體“三資”主管機構負責具體的業務指導,包括技術培訓,等等;各村鎮作為改革主體,根據資產類別和特性,對于自身沒有能力的作業,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技術機構實施,讓社會中介組織按購買提供服務。

  清產核資的對象,是村集體長期積累下來的資產資源資金,農民作為集體資產的主人,他們的主體作用不可忽視。江西余江縣1048個村組的農戶在確權調查測繪草圖、確權結果公示表、糾紛調處協議上簽字,明確了村組兩級土地資源的權屬邊界。山東昌樂縣大部分村由鄉鎮經管干部、村會計、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組成工作組,對各類資產進行清查核實;對于集體資產較多或資產雖小但爭議較大的村,則根據群眾意愿聘請第三方進行清產核資。

  清出問題怎么辦?

  因地制宜 民主決策 各個突破

  根據中央要求,此次清產核資范圍包括了全部集體資產,主要有三類:一是土地、森林、草原等資源性資產,二是集體經營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設備等,三是用于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包括小學校、衛生所等。農業農村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表示,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就是摸清農村這三類資產的情況。然而,清產核資工作量大面廣,且非常細碎繁雜,碰到一些具體問題在所難免。實踐中,地方通過采取因村施策、民主決策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安徽省旌德縣的清產核資工作始于2015年,隨著工作的推進,“小集體”資產清算難問題比較突出。該縣的俞村鎮橋埠村是由尚村、橋埠、前村三個村合并而成,前村有大量林場未分到戶,每年還有公益林收入、林木砍伐收入可以分配給前村的群眾,而尚村和橋埠集體林場多年前就已處置變現,將前村的林場納入清產核資范圍,前村的群眾意見較大,村里曾經拿出“前村群眾人均持股數高于尚村和橋埠人均持股數”的方案,但又遭到另兩個村群眾的反對。最終決定,已分到村民組的資產和合并村之前持有的資產,可以不納入村級清產核資,但可以在村民組或自然村內部進行不同層級的清產核資。

  清產核資中的另一難題是清產容易核資難。“在改革中要區分經營性、非經營性以及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原始價值和現實價值相差較大,如何評估就成了難題,估低了會損失集體和農民的權益,估高了又會對經營產生影響。”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農業局科長肖海文說。

  業內人士認為,清產核資中,由于大量資產價值的確定需要進行評估,還會給集體經濟帶來很多評估費用負擔,還有的村集體所有的祠堂、古建筑等文物類資產,更無法確定其準確的價值。事實上絕大多數集體資產,在不涉及產權轉移時,評估其價值意義不大,只要做到賬證相符、賬實相符、群眾認可即可。

  隨著農村承包地確權工作漸近尾聲,以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工作的推進,資源性資產的清查及權屬認定已有基礎。因此,此次清產核資重點要清查的是,沒有包產到戶的經營性資產,包括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但是在一些地方仍存在三類資產難以區分的情況。

  旌德縣路西村的茶園道路,是整合了80萬元的茶產業項目資金建設的,屬于公益性資產,但茶園又是路西景區的核心,該村將景區整體委托給企業運營獲取收益,該筆資產又具備了經營性資產的特征。對于這部分資產,如何區分?旌德縣的做法是,將非經營性資產納入清產核資,對農村產權明晰問題一次收官,不留尾巴。

  清完如何管?

  平臺監管 民主公開 鞏固成果

  家底摸清了,權屬理明了,如何對理順的“明白賬”進行監管,避免“明白賬”再度變成“糊涂賬”?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地方利用清產核資的契機,均建立起了信息化監管平臺,從根本上防止邊清邊犯、前清后亂等問題的發生。

  去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徐州考察,在潘安湖街道馬莊村綜合服務室,相關人員向總書記手機演示了“E陽光”平臺,這個平臺正是江蘇省推出的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推行村務公開的新手段,是全省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的一個重要創新。通過這個平臺,農民不管在何時身處何處,主要輕點手機,就可以查詢到相關內容。目前,試點村已從2016年的13個發展到了2000多個。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得比較早,經過多年摸索,農村集體經濟這塊“蛋糕”如何分,已經有了一套較為成熟完善的規則,但是,“蛋糕”如何管成了需要考慮的問題。

  “資產多、分紅多的地方,如果管理不到位,往往就會變成矛盾的集中地。”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說,為強化集體經濟監管,2010年,南海建立了集體資產管理交易、集體經濟財務監管和股權管理交易“三平臺”。有了這個平臺,每一宗資產交易、每一筆支出和收入村民都了如指掌。

  在農村集體經濟總量較大的浙江,該省依托互聯網,推動縣、鄉、村數據互聯互通,87個涉農縣全部建成農村集體資產信息化監管網絡,實現了網上實時監督、問題自動報警、信息及時反饋、管理全程公開。全省 99.3% 的村建立了村(社)務監督機構,執行“先理財、后審批、再入賬”財務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民主評議考評機制,對重大事項決策、財務公開等情況進行監督。2006年以來每年組織“萬村審計”活動,2017年共審計1.2萬個村。

  清產核資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其最終目的是管好用好集體資產,實現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據了解,有關部門已啟動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建設,這將為清產核資數據收集和成果運用提供重要技術支持。業內人士認為,通過這項工作,使工作成果能夠最大化地得到利用,從長期看意義很大。

  ?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