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能力要強。如何讓生產能力強?兩句話: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就是要千方百計保護耕地面積,要守住一個底線。同時,要提高地力,包括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造提升中低產田。藏糧于技,就是要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提高單產,提高質量。
單產水平要高。面積沒有辦法擴大,只好不斷提高單產水平,提高土地生產率。這取決于兩大因素:地力和科技。這與上一條相關聯,因為,總生產能力,就是單產與面積之乘積。
產品質量要好。對于最終的消費者來說,就是好看好吃,營養安全。營養和安全,消費者看不出來,聞不出來,要靠科學確定、企業自律、政府監管。
生產效率及資源利用率要高。主要是勞動生產率和水、肥、藥、飼料等資源投入的效率要高。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生產成本,讓價格不要太高,同時農民收入還能高。
多功能性要發揮好。農業農村的功能,不僅僅是生產食物和原料,也在生態、文化、社會等方面具有多種功能。充分挖掘、利用和發揮這些方面的功能,可以構建農業的新業態,這就是鄉村休閑觀光旅游。這既是產業興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中城鄉融合的一個重要體現。
產業是否達到了興旺,沒有絕對標準,上述的各個方面,都是相對的。興旺程度如何,可以通過比較,進行判別。比較的維度有兩個:一個,是與自己的過去比,如果有進步,那就是更興旺了;另一個,是與別人的現在比,如果達到或者接近世界的最好水平,那就算很興旺了。
(來源:《農民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