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豐城市近年來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據統計,2017年全市509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390.1萬元,有收入的村281個,沒有收入的村228個。全市村級集體資金(現金和銀行存款)6231.4萬元,其中,319個村有集體資金,190個村集體資金為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期,豐城市如何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值得思考。筆者結合豐城實際,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是前提。今年全市所有村全面建立起集體經濟組織。基本路徑為:建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把這兩項工作作為壯大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開展集體產權“三變”改革是手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三變”改革,加快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據統計,2017年全市8個試點村已完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到2018年底,力爭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40個試點,全市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萬元。
主攻集體產權盤活運營是基礎。把村集體資產經營權分類流轉至豐城市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由市農經公司統一運營管理。市農經公司將與經營主體簽訂的流轉合同進行統一備案,流轉收入統一入賬市農經公司,市農經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和服務費后,再按照年終考核結果劃轉給權屬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從而實現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大力促進發展是關鍵。一是盤活資產資源。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開發閑置或低效使用的辦公用房、老校房、老禮堂、廠房、倉庫等固定資產,通過租賃或以投資入股形式參與經營;鼓勵村集體合理流轉農戶承包的耕地、山林、水面等資源進行土地整理、連片開發,集中流轉或與農業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進行股份合作、規模經營;鼓勵村集體利用未承包到戶的集體“四荒地”、果園、養殖水面等資源,發展現代農業項目;鼓勵有條件的村探索與其他經濟主體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二是發展物業經濟。鼓勵有區位條件的城中村、城郊村、園區村在征地拆遷中用足用好留用地政策,或利用閑置資金,建設置辦商鋪店面、標準廠房、專業市場、倉儲設施等物業,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租賃經營或合作經營;對地處偏遠且無集體資產的空殼村和經濟薄弱村,可到市區、中心鎮等區位條件較好、產業集聚較高區域異地興建或購置物業,通過租賃經營獲取受益。三是培育特色產業。積極招引社會資本、在外創業人士開發建設產業項目,鼓勵村集體參股穩健的工商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經營,獲得穩定持續收入。四是拓展三產服務。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服務性實體,牽頭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向群眾提供多方面的生產、生活服務,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取有償服務收入。五是搶抓政策機遇。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造地增糧、宅基地整理、土地復墾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鼓勵區位、資源等條件不好的村通過招引光伏發電,建立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專業合作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龍頭企業固化利益聯結分享機制,參與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
(作者系江西省豐城市委常委)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