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變”改革就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通過改革能激發農民內生動力,有助于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可能是未來農村發展的方向,但是目前“三變”改革面臨四大難題,能否解決好這四大難題,是“三變”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致富項目選擇難。農民把資產、資金和人力投入到集體經濟中,目的是為了保值、增值,但在目前大部分農產品過剩、農產品價格低迷的情況下,經營什么項目才能賺錢呢?這是目前農村“三變”改革的頭等難題。尤其是農村絕大部分青年人以及精英流入城市,農村人才缺乏,依靠留在農村的老人婦女和兒童判斷市場、選擇致富項目是很困難的。致富項目的選擇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什么項目具有好的市場行情?這需要專業的市場行情分析能力,才能在紛繁復雜和不斷波動的市場中找到未來市場行情較好的項目,但目前農村缺乏分析市場和判斷市場的人才。二是其他地方成功的項目是否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如甘肅慶陽市一農戶2017年種植的新品種蘋果“瑞雪”批發價賣到每公斤10元,經濟效益很好,然而這種蘋果在陜西是否能種、在山西是否能種?需要作出精準判斷,目前在農村這種技術人才也比較缺乏。
經營管理人才尋找難。集體經濟要持續良性發展,必須要有善經營、懂管理的人才,尤其集體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需要具備這樣的素質和能力。雖然農村有這樣的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在農村極為稀缺。農村的多數精英進入城市創業,城市精英因農村工作、生活條件差,收入低,絕大部分不愿意去農村工作。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的困境。要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資金和人力資源經營管理好,是很不容易的,它比經營管理一個私營企業更難。僅僅把想法各異的農民的資產、資金和人力組建成一個集體企業就非常難。如何說服農民、達成共識,本身就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如何讓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則需要非凡的經營能力。在目前的農村“三變”改革中極度缺乏這種經營管理人才。
財務信任難。筆者在陜西、寧夏、甘肅、浙江等地調查農村“三變”改革時,發現農民對“三變”改革最大的擔心是集體經濟負責人(一般為村干部)造假賬怎么辦?即使由第三方會計事務所代理會計業務,可以防止造假賬,然而負責人在采購原料和出售產品時,吃回扣怎么辦?還有集體經濟負責人以各種理由給自己多發報酬怎么辦?總之,許多農民對農村集體經濟財務能否真實、客觀、公開,表示懷疑,這也是許多農民參與“三變”改革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誰來監督集體經濟的財務?誰能堵住財務漏洞?這是農村“三變”改革中的又一道難題。
利潤合理分配難。集體經濟即使賺到錢,如何合理分配也是一道難題。在上世紀50-70年代的集體經濟中,實行的是按勞分配與按人分配相結合。當然,核心是村民對分配方案是否滿意都必須被動接受,因為在當時的集體經濟(生產隊)中村民沒有自由加入和自由退出集體經濟的機制,所以集體經濟負責人依靠其絕對權威決定分配方案。然而,今天依靠“三變”改革推動的集體經濟,農民具有自由加入和自由退出的權利。他們對分配方案滿意,則繼續留在集體經濟。如果他們對分配方案不滿意,則會將他們投入到集體經濟中的資產、資金和人力撤出來。因此制定出讓絕大部分農民滿意的分配方案是一道難題,如集體經濟盈利了100萬元,那么多少拿出來分紅?多少留給集體作為發展基金?在分紅的資金中,多少用于資產分紅?多少用于資金分紅?在總利潤中又應該拿出多少用于員工獎勵?在集體經濟中,每個農民貢獻的方式不同,有的拿出來的資產多,有的拿出來的資金多,有的奉獻的人力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要素回報高一些。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和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希望理論界和實踐探索者能夠認真研究和思考“三變”改革面臨的四大難題,并逐一破解這些難題,推動“三變”改革的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