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股份合作這種經營模式,既能盤活農村土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又能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河北省唐山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87.42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24.9%,較2008年的3.3%提高了21.6個百分點。
規范股份合作,推動健康發展。唐山市自2015年開始,通過探索開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培育工作,規范和完善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內部建設和運行管理。目前,共計完善土地經營權入股合同6000余份,并錄入土地流轉信息平臺進行備案管理,試點全部實現“建章立制、按章辦事、規范運營”。特別是遷安市,開創性地實現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工商注冊,已有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完成登記注冊。同時,遷安市為所有入股股東頒發了由遷安市農牧局統一印制的股權證書。為了充分保障入股農戶利益,唐山市鼓勵引導土地股份合作社采用“保底+分紅”的分配模式。遷安市海沃之豐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采取同股同利分紅方式,土地股與現金股同等享受每股500公斤玉米保底和二次盈余分配,由農民自主選擇以實物或現金(按國家指導價折現)結算兌現,合作社提取30%公積金和10%的財務管理費后剩余60%盈余用于分紅。
促進規模經營,實現節本增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載體,以讓農民入股為形式進行土地流轉,一方面使農村分散、閑置的土地資源實現規模經營,打破地塊邊界,開墾田間小路、邊溝等,增加了耕種面積,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通過股份合作和市場的有效配置,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并通過統一經營管理,實現了節本增效。以豐南區岔河鎮供銷合作社為例,合作社利用規模經營的優勢,通過統一采購農資、機耕機收、規模化生產等,降低了生產成本。對比分散經營,合作社兩茬作物平均每畝共可節約成本160元。合作社通過注冊“油葫蘆泊”農產品商標,實行品牌化經營,每畝可增收95元。合作社通過節本增效,實現了每畝增加經濟效益255元,9100畝入股土地共增加經濟效益232萬余元。
共享增值收益,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把土地變成股份,既能獲得固定的流轉費,還能分享到農業經營收益帶來的市場化收益,即使遇到糧食價格下行的不利因素,也有保底費的保障。此外,農民從土地解放出來,可以放心外出打工,獲取工資性收入,收入渠道明顯拓寬。例如,遷安市奧宸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以來,不僅保障農民1000元的保底租金收入,年底還能為股東分紅每股750元。同時,部分農民到合作社從事生產勞動,獲得務工報酬,增加了收入。
參與經營管理,突出主體地位。合作社通過土地股份合作把農民組織起來,農民作為股東參加成員大會,參與合作社的經營與管理,參與市場經濟,農民真正成為市場主體、管理主體、創新主體,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同時,通過發展高效規模農業,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開展培訓等途徑,引導農民學習新技術和現代經營方法,成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通過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入股社員都是合作社的建設者、監督者,成員代表參與合作社的財務、決策、經營、銷售,看到了合作社的發展,參與生產經營和運行管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豐潤區文宇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景陽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