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探索農民增收發力點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 煒 字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建設“富強美高”新江蘇的重大任務。近期,江蘇省射陽縣農工辦圍繞“聚焦農村富民增收、夯實鄉村振興之基”這一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針對主要狀況、突出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農民增收現狀

  射陽縣歷來是農業大縣,全縣農業人口76萬人,農村勞動力35萬人,耕地總面積204萬畝。近年來,全縣農民收入總體呈現“收入提高、產量增加、結構優化”的良好態勢。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全縣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4元,同比增長9.2%,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10363元,同比增長7.7%,占57.4%;工資性收入5460元,同比增長11.2%,占30.2%;財產性收入484元,同比增長20.4%,占2.7%;轉移性收入1757元,同比增長9.5%,占9.7%。

  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

  農村富民增收渠道拓展不寬,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不高。近年來,射陽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兩年保持鹽城市第一,但是農民收入絕對值還不高,以2017年為例,射陽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18711元低647元,更比全省平均水平19158元低1094元;全縣還有24280個未脫貧低收入人口,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未摘帽,農村富民增收渠道不寬,加之農村土地產出率低,農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長緩慢,2017年同比增長7.7%,農民人均收入水平需進一步提升。

  勞動力轉移就業空間縮小,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受限。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農民進一步轉移就業的空間縮小,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長受限,并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要求提高,大批產能過剩的企業關停,農民工就業崗位數量減少,農民外出務工就業困難加大。加之,農民工受過職業教育培訓較少,文化程度和就業技能本領不高的情況普遍存在,農民外出務工轉移性工資收入增長受限,2017年同比只增長11.2%。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起步較晚,農民財產性收入占比偏低。射陽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于2017年上半年進入實質性啟動,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起步較晚,農村產權交易額總量較小,農民財產性收入占比偏低。在收入構成中,財產性收入一直墊底,在收入中的比重提升緩慢,增幅不大。2017年,全縣農民財產性收入484元,只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

  高效設施農業比重較低,農業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目前全縣高效設施農業比重為13.8%,比全市17.6%低3.8個百分點,糧食面積比重67%,高于全市5個百分點。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精品農業發展和提升步伐不快,農田水利標準化水平不高,75%的碎片圩區沒有整治到位。加之在今后的農業結構調整進程中,農業建設用地指標緊張,農業結構調整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促進農民增收的對策建議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增收。一是調優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稻米、綠色蔬菜、應時鮮果、名優水產等高效作物和特色品種;重抓“稻+N”新模式推廣,加快發展稻田復合種養模式,增加土地產出效益,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二是調高品質結構。以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射陽大米”為標桿,打造蘇菊、射陽白蒜、海河西葫蘆、特庸湖桑等一批地標品牌、公共品牌、商標品牌。同時,重點發展草編工藝等20個“文化+”產業項目,打造陳洋文化創業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區和村莊,叫響射陽鄉土文化品牌。三是提升基礎設施。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萬畝優質稻米、萬畝西葫蘆、萬畝稻田復合種養等3個稻米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和萬畝大蒜、萬畝菊花、萬畝蠶桑等3個特經作物標準化示范基地。四是加快產業升級。著力提升糧油精深加工水平,放大省級合作基地“蘇•臺海峽兩岸漁業合作示范區”效應,推動以輝山乳業、農墾麥芽、益海糧油等為代表的健康食品產業不斷升級。

  深化農村改革促增收。深層次拓展射陽縣農村改革首創“新樣板”。深入推進射陽縣首創的聯耕聯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全面推進服務模式標準化,多元植入“聯”的因素,以聯民聯社為前提、聯耕聯種為基礎、聯管聯營為關鍵、聯工聯商為方略、聯富聯美為目標,高層次拓展聯耕聯種,實現土地收益和農民收入“雙提高”。

  鼓勵農民創業就業促增收。開展射陽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務工能人和大學生調查摸底,通過寄發慰問信、發放服務大禮包、召開茶話會、座談會等活動,激發在外創業人員回鄉熱情。同時邀請企業界、學術界的精英深入射陽考察,施展才華。邀請鄉賢返鄉,為射陽發展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緊扣第三產業發展創業,加強城鎮中心商貿區以及專業批發市場建設,積極鼓勵創業者圍繞衣食住行、城市建設、物業管理、家政服務、休閑娛樂等項目興辦社區服務實體;圍繞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服務、科技服務和信息服務為主體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為民、便民、利民中,推動城鄉服務業的社會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重點打造一批專業服務型、活動聚合型、投資驅動型、創客孵化型眾創空間。

  重推脫貧攻堅工程促增收。落實幫扶責任和精準幫扶措施。全面實施“一戶一策一項目”,對全縣未脫貧12544戶農戶進行全面摸底,扒排脫貧低收入農戶需求,實行因需施策,精準幫扶。持續深化教育、醫療、住房等托底保障救助,繼續實施“扶貧保險100”保險政策,持續放大射陽縣在全省推廣“四個托底”經驗做法。同時全面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扎實推進民生實事惠民工程。在對省定經濟薄弱村實行縣領導牽頭、干部駐點、后方單位幫扶、金融和國有企業掛鉤的“四位一體”幫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實施“一村一策一項目”集體增收行動,興建265個產業幫扶項目,確保所有涉農村(居)每年集體增收不少于3萬元或較上年增幅不低于15%。

  拓展新產業新業態促增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緊緊圍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躋身全國50強的目標,以國家田園綜合體、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契機,創建洋馬鶴鄉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海河農耕文化博物館等2個市級最具魅力休閑觀光農業景點和“友點喜愛”“樂活桑鎮”等2個省級創意農園,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增加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收入。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

責任編輯:郭媛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