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脫貧攻堅獎公布 共140個先進個人和單位獲獎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工作辦公室9月20日發布了《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公告》,共有140個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獲獎。王貞六、尼吉拉姆、華格加等25人獲得奮進獎,王宏、王平堂、方榮等26人獲得貢獻獎,王召明、巴珠、李鵬等25人獲得奉獻獎,王正、王安東、王思澤等25人獲得創新獎,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等39個單位獲得組織創新獎。
農業農村部公布2019年“全國十佳農民”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全國十佳農民” 2019年度資助項目人選的通知》,明確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鎮半元村農民、建寧縣文軍種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丁紹文,貴州省興義市烏沙鎮磨舍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興義市眾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文婭等10位同志為“全國十佳農民” 2019年度資助項目人選。
農業農村部新增120個縣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2019年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的通知》?!锻ㄖ访鞔_,農業農村部2019年繼續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并將增加120個試點單位。《通知》要求,試點工作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著重圍繞發展壯大單體農民合作社、促進聯合與合作、提升縣域指導扶持服務能力等三方面12項任務開展試點。
農業農村部就修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9月26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就明確流轉范圍、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監管和風險防范、土地經營權入股三個方面作了修訂。
多部門出臺17條硬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
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8月31日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等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相繼印發文件,出臺了基礎設施、貸款貼息、補貼補助、養殖用地等17條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如在貸款貼息方面,種豬場、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實施期限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在延長期內,將符合規定的種豬場、規模豬場用于新建、改擴建豬場的建設資金納入支持范圍。在推動糞污處理方面,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范圍,2020年擇優選擇100個生豬存欄量10萬頭以上的非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九部門聯合發文部署今年秋糧收購工作
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央行、銀保監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做好2019年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锻ㄖ分赋?,秋糧占全年糧食產量七成以上,涉及品種多、區域分布廣,收購時間跨度長、工作任務重。要嚴格執行質價政策,不得壓級壓價、抬級抬價,不得拒收符合標準的糧食,嚴肅查處“先收后轉”“壓級壓價”“打白條”等損害群眾利益和“轉圈糧”“以陳頂新”等損害國家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糧食流通良好秩序。
自然資源部:新《土地管理法》配套法規正在加緊制定
9月17—24日,自然資源部在京分兩期舉辦了新修改《土地管理法》專題培訓班。培訓班透露,配套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轉讓條例的修改起草工作正緊鑼密鼓地推進;自然資源部同時開展了對涉及部門規章的清理整合工作,將廢止一批與新法不一致的規范性文件。
?合作社不僅是經濟組織,也要和農村傳統文化相吻合,更要開展合作社之間的強強聯合、資源互補,才能更好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合作社只有夠大才能解決問題。大到什么程度合適呢?大到有了話語權、定價權,有了保護農民利益的實力,合作社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近日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三農報道》采訪時表示。
根據我們的調查,全國大概有10%左右的宅基地是閑置的?,F在按照“三權分置”要求,可以把使用權這個市場適度放活,允許外來投資者來租賃,但是必須把所有權不變和資格權保護做好。20年之內,農民把使用權流轉給投資者,如果簽訂了合同,投資者在這20年之內,權益同樣是得到保護的。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近日在央視財經頻道解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時談到。
鄉村缺乏的是將資源轉化為資本的有效渠道。鄉村集體經濟 “造血”功能薄弱,制約了自身發展,降低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需要將鄉村資源從沉睡狀態喚醒,通過資源資本化轉化為集體經濟發展的資本,為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流動性資本,恢復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兩條腿”走路。鄉村資源資本化是指把農村土地、房屋、勞動力、文化、生態等處于沉睡狀態的資源,轉化為流動性資本,面向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催生新業態,從而實現價值增值。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近日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以資源資本化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指出。
70年來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40倍
9月27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改革開放初期農村貧困人口有7.7億,2018年底減少到1660萬,2020年即將全部脫貧。農村民生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際增長40倍,達到14617元。超過99%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義務教育實現全覆蓋,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5.39億畝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消息稱,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2838個縣(市、區)和開發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2億多農戶,妥善解決了約54萬起土地承包糾紛,化解了大量久拖未決歷史遺留問題,確權給農戶14.8億畝承包地,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大量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農村土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土地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分離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截至2018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5.39億畝。
我國農民合作社達220.7萬家 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消息稱,到2019年7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220.7萬家。農民合作社通過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組建1萬多家聯合社。通過國家、省、市、縣級示范社四級聯創,目前縣級以上示范社18萬家,國家示范社近8500家。農民合作社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普通農戶分別占農民合作社成員的98.2%和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的91.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