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省首批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縣,浦城縣有效破解項目實施緩慢、資金發放滯后難題,2018年項目實施和資金發放進度位居全省前列。當年全縣共有28家經營主體承接社會化服務工作任務,簽訂面積14.25萬畝,實際核實服務面積13.67萬畝,其中機耕4.01萬畝、機插0.03萬畝、機收7.19萬畝、機烘2.44萬畝。按耕、種、收(烘)系數折算后總面積達4.05萬畝,全面完成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4萬畝任務數,實現全縣糧食生產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升。
擬定方案講求“實”字。根據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任務計劃,組織農經、農技人員到鄉村調研,聽取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的建議和農戶想法,從生產實際出發,選擇糧食生產的關鍵和薄弱環節,即重點扶持“機耕、機收、機烘”三個環節推廣生產托管服務,明確“托管服務價格不得高于市場價格,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按5:5比例分配補助資金,實現利益共享”,擬定實施方案,并以縣政府辦公室名義下發,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分解任務講求“細”字。按鄉鎮耕地面積比例和地域分布情況,并綜合考慮產糧區和非產糧區、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多寡、農民種植習慣及經營主體服務能力等因素,將全縣任務計劃細化量化分拆到各鄉鎮,達到總體均衡且具可操作性。在項目實施前,對特殊情況的可在鄉鎮間進行調劑,但要報縣級備案,確保全縣的目標任務不出偏差。
消除顧慮講求“理”字。一是經營服務主體的顧慮。由于是新鮮事物,不少服務主體擔心提供服務后補助資金難到位。二是鄉鎮農經(農技)人員的顧慮。怕因審核紕漏、資金流失而被問責追責,因此不希望所在鄉鎮申報服務項目。為此,縣經管站召開鄉鎮農經、農技站長專題會議,并邀請經營服務主體代表共同參加,強調項目的實施從服務合同的簽訂到實施過程跟蹤、資金申請公示、審核,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留痕,解釋工作有“理”有據,徹底打消了大家的疑慮。
跟蹤實施講求“真”字。一是組織專題培訓班,進行業務培訓,強調項目實施的關鍵是真實性,嚴禁弄虛作假。二是要求鄉鎮按月報送進度報表,適時掌握社會化服務項目進度和真實動態。三是定期召開推進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四是加強對社會化服務質量跟蹤,把農戶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并委托電信服務平臺,對服務的真實性、準確性、滿意度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實行調查結果、農戶滿意程度與補助資金掛鉤。
縣鄉聯審講求“嚴”字。一是鄉鎮審核。服務項目當季服務完成后,服務主體根據實際實施服務情況,填寫服務情況登記表并在行政村村務公開欄和鄉鎮(街道)政務公開欄中同時公示7天無異議后,再向鄉鎮(街道)三農服務中心申請補助資金;鄉鎮(街道)三農服務中心收到補助資金申請表后,由鄉鎮(街道)分管經管領導組織財政所、農經站、農機站共同核查無異議后上報縣級審核。對有不一致的,堅決按實施方案要求處理,不講情面。二是縣級審核。縣經管站收到審核材料后,由分管領導召集縣農機總站、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業務股室聯合審核,并組成抽查小組,在鄉鎮審核服務面積基礎上,進行現場和電話抽樣調查,抽樣面積不低于服務主體提交服務面積的20%。在核查中,實際服務面積與申報面積誤差在5%以內的按照實際面積補助;誤差在5%-10%的,按申報面積80%補助,誤差超過10%的不予補助,同時取消服務資格并列入誠信黑名單,三年內不得申報該項目。此外,注重農戶服務滿意率調查,農戶滿意率低于70%的不予補助,并取消服務資格。
資金發放講求“快”字。縣經管站將審核和抽查后確認的當季糧食生產托管服務補助面積和補助資金匯總表,經縣政府網站公示7天無異議后,報送縣財政局在7個工作日內進行資金撥付,確保補助資金及時到達經營服務主體手中。
(作者單位:福建省浦城縣農業農村局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