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家庭農場起步階段政策支持的著力點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趙翠萍 雒佩麗 劉陽 字號:【

  近年來,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家庭農場,有效彌補了普通小農戶生產中土地利用效率低、對市場反應遲滯等不足,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經營主體之一。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2019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家庭農場在不同發展階段呈現不同特征、面臨不同問題,并有著不同的政策需求。作為家庭農場發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監管者,政府應該將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問題適時轉化為有效的政策工具,及時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給予回應,一方面為家庭農場的成長起步拓寬空間,另一方面對其發展方向進行規范,引導其朝著政策預期的方向發展。因此,筆者結合家庭農場起步階段的發展特點,探討政策、財政等方面扶持的發力點。

  一、優化創業政策供給,培育扶持更多的家庭農場創辦者

  家庭農場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資源依賴和政策需求。在起步階段,家庭農場得以產生并生存的根本在于尋求合理的產品與市場定位、在于對外部環境做出快速靈活的決策以應對外界壓力,因此,創辦者至關重要。因為,無論是尋求發展資金用以維持生存,還是通過市場判斷進行產品定位開發并尋找銷路,都必須以創辦者的個人領導力來支撐家庭農場的起步、運營和成長。所以,創辦者的人力資源在家庭農場的萌發和起步階段居于主導地位,是應對外部環境壓力并獲取資源供應的核心。由此,創辦者的生產經營能力、市場洞察能力、綜合管理能力成為家庭農場得以起步的關鍵。政府部門應在這一階段為家庭農場創辦者創設良好的人才培養發現激勵政策制度,吸引更多的優秀創業者進入農村,帶頭創建家庭農場。

  為此,需要整合農村創業資源,健全農民創業政策法規,優化農村創業環境,在更大范圍內為優秀農民創業者提供以家庭農場為載體的創業機會。首先,應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田水利、公路與網絡建設,吸引更多的務工者與社會資本返鄉投資家庭農場。其次,應完善家庭農場創業培訓指導,尤其是應針對潛在的家庭農場創業者和初創者提供創業培訓和跟蹤指導,應通過設立專項補貼等政策積極培育青年農場主,助推農民職業化進程。另外,應強化政府的專項資金資助與科技幫扶,搭建有助于人才流動、科技轉讓和信息交流的有效載體,優化職業農民主導下的家庭農場創業平臺環境與創新創業孵化機制。

  二、完善土地供給以及工商登記等相關政策,明確適度規模的定位

  家庭農場的產生離不開適度規模化的土地集中。農業農村部《關于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關于家庭農場基本特征的界定中明確強調“家庭農場經營規模適度,符合當地確定的規模經營標準。”因此,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離不開土地,土地是家庭農場在發展初期最關鍵的要素資源。因此,土地流轉相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農場的培育與發展走向,家庭農場在起步階段對土地政策表現出更強的依賴性。因此,政府部門應不斷完善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土地經營權放活等相關政策制度,為家庭農場有序流轉土地、放心投入經營提供政策保障。

  在中國緊張的人地關系背景下,明確的規模定位應是土地相關政策的核心。目前,對于家庭農場的規模,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應該發展“小而精”的真正意義的家庭農場。另外部分學者提出,公司制農場是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他們認為,規模應擴大到具有農場經濟可持續性的底線之上。顯然,前者更為強調中國人多地少的狀況,后者更為關注經營效率。實踐中各地雖然因地制宜給出了規模標準,但是從資格條件以及工商登記情況來看,各地只是規定了規模下限,并沒有明確上線,所以,實踐中千畝以上的農場不在少數。規模定位不清晰可能恰恰是當前階段政策應予以完善的重要方面。因此,當前起步階段為進一步引導家庭農場的規范發展,一方面應明確規模定位,另一方面,應在登記、管理、支持等環節出臺以配套措施。

  三、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家庭農場的對接市場能力

  目前,及時有效獲取市場供求信息,并能根據市場做出準確的生產經營判斷,仍然是家庭農場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因為,一方面,尋求新的產品并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是家庭農場在起步階段必須跨越的門檻。這其中,無論是生產資料的購買,還是農產品的銷售、運銷和貯藏都離不開來自市場的信息資源和渠道資源。另一方面,盡管家庭農場是獨立的市場主體,但由于脫胎于農戶經濟保留了家庭經營的內核,天然具有弱小散的特征,難以通過個體努力搭建起聯結市場的平臺,因此,有助于對接市場的信息資源和渠道資源是家庭農場得以產生并持續經營的瓶頸問題所在。政府部門應該提供有助于家庭農場這類小規模市場主體有效對接市場的基礎設施條件。

  為此,政府應加強與市場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家庭農場對接市場的能力。首先,應構建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將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其次,應優化農村快遞資源配置,健全以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節點、村級工作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配送網絡;此外,應強化益農信息社的功能維護與使用培訓,充分發揮益農信息社服務“三農”的基礎平臺作用,利用其在農產品身份信息核查監管、農產品產銷價格監控預警等方面的作用,助推家庭農場產品轉型產業升級,促進家庭農場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推進家庭農場農產品的出村進城。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農村廳)

責任編輯:朱梓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