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發布《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日前正式發布《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該規劃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共11章45節,分為總論、空間布局、主要任務、規劃實施四大板塊,建立了體現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指標體系,從培育“新格局、新優勢、新動能、新家園、新鄉風、新體系、新生活”等方面細化了鄉村振興措施。規劃共設計了26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3項、預期性指標23項,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便于考核和評估成效,引導全省各地扎實開展工作。
山東
推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
近日,山東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的實施意見(試行)》,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在省級層面擴大統籌范圍,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組織建設和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原則上全部納入統籌整合范圍。以省級統籌整合帶動全省統籌整合,各市縣參照省級做法,首先加大本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然后把各級涉農資金統籌安排、捆綁使用。
重慶
建成36個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
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是重慶市供銷系統在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中打造的為農服務平臺,為各類涉農合作經濟組織提供財務、政務、業務、商務、事務、金融等各類綜合性服務。目前,重慶已成立36個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與2000多家農民合作社簽訂了服務協議,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各類代辦、咨詢、金融服務上萬次。大足區、秀山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還開展了小額貸款、融資擔保、民品典當、代辦保險等金融服務。
江蘇
出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意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出臺《關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在堅持“共享共榮、互利互惠”基礎上,社會資本要重點投向美麗宜居鄉村、鄉村加工業、鄉村旅游業、鄉村生活服務業、農業生產服務業、優質高效農業、綠色循環產業、科技裝備業等8大產業。為防止社會資本投資農業侵犯農民利益,《意見》還提出建立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不得侵犯農民利益,不得侵害農村集體產權,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嚴禁以發展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為名開展違法違規非農建設,嚴禁農地非農化。
湖北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
湖北省日前發布了“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實施方案,面向全省農村選拔培養1萬名優秀青年農民,接受全日制普通專科學歷教育,到2022年實現“一村多名大學生”。根據方案,“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將以秦巴山、武陵山、大別山、幕阜山四大貧困片區37個貧困縣(市、區)貧困村為重點,主要招收四大貧困片區貧困村中具有高中(含職高、中專、技校等)文化程度,年齡在45周歲以下,有培養前途的優秀青年農民或有志于服務貧困村建設的青年農民。
湖南第一本“三權分置”不動產登記證頒發
2018年12月26日,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旅游管理區桃花源鎮湯家山村村民向建香,拿到湖南省第一本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證,也是第一本“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按照湯家山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實施方案,向建香將自家的閑置房屋交由常德市“歸園居”農宅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進行整體開發,合作社領到了宅基地使用權證,加上村集體的宅基地所有權證,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一目了然。
陜西頒發首批8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
1月2日,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在楊凌示范區王上村舉辦陜西省第一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頒發儀式。楊陵區帥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絳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湯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等81個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組獲得了由農業農村部門頒發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正式具有了“國字號”的“身份證”。目前陜西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清產核資,近60%的村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