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市自被列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單位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效推進,2018年,諸城市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啟動了1301個經聯社(城區居)的改革。目前,已有90%的經聯社(城區居)完成清產核資,有50%的經聯社(城區居)完成成員身份確認。通過總結,筆者認為,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必須實施重點突破,高質量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規范工作程序,抓實關鍵環節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必須把質量放在第一位。諸城市制定出臺了改革實施意見、工作方案、操作流程、實施細則等,嚴格落實逐級報批、民主議事、公告公示、集體議決等制度,確保程序合規、步驟嚴謹,改革不跑偏不走樣。每個階段每個環節,列出時間表、路線圖,制定任務清單,倒排工期,完成一項銷號一項。堅持問題導向,讓問題充分暴露,定期匯總整理,統一研究答復意見,指導基層開展工作。實行抓點帶面,壓茬進行,每處鎮街(園區)培育2-3個典型樣板,先行一步,趟出路子,為其他經聯社(城區居)提供學習借鑒,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確認是改革的關鍵環節。一是必須抓實清產核資,把集體家底摸清。諸城市制定出臺了清產核資指導意見,各經聯社(城區居)成立清產核資實施小組,對集體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摸排、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實行信息化管理。在征求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各鎮街(園區)聘請專業評估公司參與經聯社資產評估,將清產核資結果和資產評估報告向全體成員公示并確認,保證了清產核資的權威性和認可度。二是必須抓實資格界定,把成員身份核準。諸城市本著“低門檻廣覆蓋、尊重群眾意愿”的原則,讓老百姓當家做主,在此基礎上出臺了成員資格認定指導意見,規定了4大類24種人員的認定條件,特別對出嫁女、喪偶、離婚婦女的資格認定作了詳細的規定,切實保護她們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分享改革成果。具體認定過程中,按照有法依法、無法依規、無規依民的原則,對有爭議的人員,堅持積極穩妥、尊重民意、民主決策,保障農民群眾應得權益。
搞好“兩個結合”,夯實改革成果
一是要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相結合。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扶弱筑強”工程,總結推廣“成立社區農業發展公司、黨支部+合作社+新六產”等十種集體經濟增收模式,實行市鎮干部包靠責任制,幫助農村招商引資上項目,發展農村資源經濟、服務經濟、物業經濟、合作經濟。諸城市枳溝鎮喬莊社區農業發展公司優先承接社區基礎建設、綠化亮化、物業保潔等工程,2017年實現集體收入400多萬元。
二是與完善農村治理長效機制相結合。諸城市把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過程,作為轉變干部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的過程,引導他們運用法治思維和民主方法開展工作,積極探索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體的治理模式。同時,以規范管理建章立制為重點,指導農村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和處置各項制度,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讓農村的集體資產真正在陽光下運行,進一步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農村經濟管理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