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泰州家庭農場服務聯盟:讓田種得更好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圣華 王 恒 字號:【

  江蘇省泰州市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近年來,隨著該市農業現代化步伐不斷加快,作為新型農業經營重要主體的家庭農場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2.4萬多家,其中,經認定管理的家庭農場6114家,經營面積135.6萬畝,占承包面積的比重達到39.8%。由于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靠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生產環節中的各類服務需求,為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無縫”銜接和融合發展,泰州市于2015年發起成立了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幾年來,取得明顯成效。

  主要做法

  泰州市家庭農場服務聯盟首批吸納家庭農場主個人會員634名,涉農部門、金融機構、農資企業等單位會員14家。在揭牌儀式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發布了蘇中農業服務行動計劃、農行金融助力三農服務行動計劃、泰州市農科院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生產力行動計劃和服務聯盟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等信息。聯盟與泰州市農科院簽訂科研成果轉化合作協議,泰州蘇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與農行泰州分行、農資業務合作單位簽訂金融助力“三農”服務協議和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協議。

  完善組織架構,建立健全聯盟發展機制。泰州市級層面積極整合農經、財政、國土、供銷、糧食、農委等為農服務公共資源和各種社會資源,吸納技術、信息、加工、銷售、倉儲等300多名人才組成服務團隊,成立“農業科技、政策咨詢、市場信息、品牌建設、金融保險、農場管理、綜合協調”等7個服務小組。各市(區)建立分部,參照市級聯盟模式組建服務團隊,實行市、縣、鄉鎮三級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好家庭農場與政府部門、農資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梁作用,為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建立實體平臺,規劃建設為農服務綜合體。根據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水平,利用村內閑散地或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原有服務設施,通過政府引導、村級領辦、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和途徑,每5000-10000畝左右建設一個集糧食烘干(倉儲)、農機植保、集中育秧、農資(農機)存放、職業培訓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實體。全市計劃到2020年,建成為農服務綜合體333家,基本覆蓋家庭農場經營范圍。以為農服務綜合體為載體和陣地,各地成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建成“自主自愿、合作緊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服務聯合體,實現區域內為農服務資源的高效聯合和利用。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為農服務綜合體285家,占目標計劃的85.6%。

  打造智慧農業,推廣現代農業互聯網信息技術。依托泰州智慧農業服務管理平臺“農牧旺”以及 “農牧旺”手機APP,泰州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組建集農技專家、家庭農場主、農資企業、農產品加工收購企業、政府于一體的在線遠程服務平臺。平臺免費提供給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實時發布產品出售、技術求助等一攬子需求,實現服務精準化、及時化,實現在“手機上種田”。目前平臺注冊用戶突破4萬人,成為泰州農業信息的“交匯點”。平臺累計發布政策資訊5381條、通知公告1947條,開展社區交流21301余次、技術服務255次,辦理農業保險各險種3228筆、在線理賠53000余筆,開展財政支農40余次、為全市6700多萬元糧補提供發放依據。“12316”惠農短信服務平臺實現家庭農場主全覆蓋,年均發布生產技術信息超過300條。

  拓展聯盟功能,開展全方位保姆式跟蹤服務。為解決單個主體融資難題,推動本地農資企業蘇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農業銀行泰州分行合作,創建“公司擔保、農行放貸、專款專用”的貸款機制,為家庭農場提供農資擔保貸款1300萬元、生產經營擔保貸款1800萬元;在科技培訓方面,由聯盟牽頭邀請揚州大學、省農科院等單位各級專家,開展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農業市場信息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講座,提升農場主從業技能和營銷管理理念。

  主要成效

  形成“抱團”效應,保障家庭農場持續發展。通過發展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家庭農場不但實現了先進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適時共享,而且逐步改變了在土地流轉、農資采購、產品銷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單打獨斗”的局面,形成了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為切實減少農資流通環節,確保農資質量,降低家庭農場生產成本,聯盟依托泰州蘇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市級農藥儲備及物流配送中心1個,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布局連鎖經營(直營)門店超過150家。同時建成泰州農資儲備配送中心網絡線上訂貨平臺并上線運行,所有農資產品在線下單,價格公開透明。依托供銷社系統,建設農資配送中心、連鎖店,培育農資經營服務網點,提升農資連鎖網絡經營服務水平。到2017年底,全市農資零差價供應率達68.6%;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發展較好的姜堰區,稻麥油三大宗農作物總節肥(折純)2193噸,節本達4207萬元。

  放大“示范”效應,轉變了家庭農場主經營理念。聯盟成立以來,先后開展了10個新型藥肥以及60余個稻麥新品種,稻漁、稻蝦共作等10個新模式的試驗示范,現場組織家庭農場主參觀考察200余場次。通過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會員的輻射帶動,催生了一批“稻麥+西瓜(草莓)”“稻麥+水產養殖”等高效種養模式。姜堰區漢土家庭農場主孫飛,不僅自己發展“稻田養魚、稻田養鴨”等生態種養模式,而且帶動了周邊十多個聯盟成員一起發展,輻射面積達到4000畝。

  強化“科學”效應,推動了農業科技應用推廣。聯盟積極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截至2017年,全市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200余家,其中植保服務組織2121家,農機專業合作社1219家,為家庭農場主提供統一供秧、統防統治、訂單生產、糧食烘干等服務。同時,通過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的組織,農業部門工作人員結合農業生產關鍵時節,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開展“水稻育供秧”“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等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培訓的實效性得到保證。據統計,聯盟成員專業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覆蓋率達93%、水稻集中育供秧面積達87%;“植保+農機”綜合服務覆蓋率達98.2%,小麥、水稻機械化收獲率達到98%和97%;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4%。

  構建“互補”效應,提升了農技服務質量。在聯盟的推動下,形成政府公益性服務與社會化服務相互補充的為農服務模式。不少農資企業聯合本地植保部門,創建植保、農資直供服務“一體化”的新模式,建立“植保診斷、公司配藥、聯盟監督”的服務新方式,為家庭農場主等開展精準植保服務。不少企業免費為家庭農場提供土壤養分和酸堿度,水稻、小麥養分和水分等理化指標測定,指導農場主實行配方施肥,建立了“產品帶動、服務跟進”的服務模式。

  幾點思考

  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總結推廣成熟經驗做法,科學擬定扶持政策,細化優化獎補措施,擴大財政扶持覆蓋面,加大對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財政扶持力度,特別是對村級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幫扶,重點突出對小農戶的帶動能力,科學衡量評價,按其貢獻大小進行獎補。設立擔保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內農業服務主體的信貸支持,鼓勵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及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從單一生產環節服務向信息咨詢、產品營銷、品牌創建等綜合性服務方向發展。

  積極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只有不斷創新家庭農場服務聯盟人才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農技人才引進、有償服務,離退休農技人員參與、在職農技人員兼職等機制,才能多途徑解決人才供需緊張的矛盾。

  逐步完善聯盟服務章程。組織架構是否健全完備、為農服務是否協調順暢、經營收費是否規范合理、利益分配是否兼顧公平和效率等,均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政府部門既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又要注重調動聯盟成員的自身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規范和完善聯盟章程,實現聯盟成員的自我約束、自我調整和自我發展。

責任編輯:郭媛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