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農村宅基地的話題日益升溫,如何管好用好宅基地,關系到盤活農村資源要素、推動鄉村振興,也關系到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提高。“兩會”期間,宅基地同樣引起代表委員熱議。
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
“保障農村群眾‘住有所居’的剛性需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但部分地區農村宅基地管理目前仍存在‘批不了’‘管不住’‘退不出’問題,農村群眾違法建房問題無序蔓延,導致鄉村風貌臟、亂、差。”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陳建軍介紹,農村群眾因家庭分戶、子女結婚等原因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卻無法申請的情況普遍存在,個別地區的宅基地審批甚至處于凍結狀態;部分地區農村群眾違法建房問題呈失控狀態,并普遍存在“一戶多宅”情況。
陳建軍建議,要著眼以疏為先,加強對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統籌指導,鼓勵地方政府提出個性化保障方式,保障群眾的合理宅基地需求;著眼嚴防嚴管,強化土地執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健全宅基地管理體系;著眼改革推動,探索開展“新宅發證、老宅退出”工作,建立宅基地退出的經濟平衡機制;著眼宣傳引導,營造宅基地合法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
閩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陸鑾眉代表通過調研發現,“一戶多宅”“超占多占”“空心村”等情況較多。她建議,對因歷史原因形成超標準占用宅基地和一戶多宅等情況,探索實行有償使用;鼓勵進城居住的農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宅基地使用權,實現宅基地的財產權。
河南省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黨支部書記馬豹子代表也對加強“空心村”治理和宅基地管理提出了建議: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實行宅基地統一管理,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政策,對“一戶多宅”問題,要形成退出補償機制;要嚴格規劃,既要科學規劃、統籌布局,更要嚴格落實規劃,對于違反規劃盲目建房等行為依法打擊。“同時,要強化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政策的宣傳,在廣大群眾中形成宅基地屬集體所有、按規劃用地、建新宅必須退舊宅等共識。”他說。
釋放宅基地發展活力
江蘇省盱眙縣石馬山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經理李葉紅代表建議,鄉村振興要抓住土地這個基石,建議各地加強農業用地政策的貫徹落實,特別是探索將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出來的集體土地以入股、出租、聯營等方式用于農村產業發展,盤活閑置的土地資源。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華認為要重視解決設施農業項目落地難題,可以盤活農村集體土地用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利用合法途徑取得的宅基地,臨時用于民宿體驗、餐飲服務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服務設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在建言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時,也建議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通過放活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權,吸引各類人才入鄉。對農戶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允許村集體根據鄉村建設統一規劃,建設人才用房,優惠提供給返鄉下鄉人才使用。整理農村宅基地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重點用于鼓勵和支持鄉村人才創業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農發所所長魏后凱表示,如何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權、真正賦予它更多的權能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而缺乏退出機制是目前的關鍵性問題。中央提出要探索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魏后凱認為有償退出需通過市場化途徑來解決。有了市場才有價格,有了價格才有可能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