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夯實鄉村振興的農業組織基礎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朱啟臻 字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筆者認為,組織振興的組織,不僅包括農村基層黨組織,也包括農業組織,農業組織振興是鄉村組織振興的重要方面。實現農業組織振興,應以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三種形式為主干,確立農民主體地位,激發農民積極性創造性,推動農業組織充滿活力和創造力。

  以農戶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之所以成為農村改革成功的標志并確定為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其本質在于尊重農業生產特點和規律,確立農民的農業生產主體地位,因此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黨的十九大進一步肯定了農戶經營的重要地位,重申要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提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應該看到,農戶經營是被理論和實踐反復證明的最適合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這是由農業生產與農戶特點共同決定的。“自己為自己勞動”成本最低、效率最高、風險最小,是農戶生命力最為重要的基礎因素。無論農業組織怎么創新,違背了這個特點都必然失敗。當然,必須看到小農戶經營存在的問題是普遍的,由于地塊小,靠農業收入不足以養活全家,強壯勞動力只能進城打工,于是兼業農民出現了。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對采納新技術的熱情降低,合作需求也十分微弱,出現拋荒撂荒現象,以至于“誰來種地”成為社會普遍擔心的問題。因此,農業經營方式必須創新。需要明確的是,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的正確方向只有一個,就是堅持農戶經營,以否定農戶經營為特征的各種嘗試都是違背農業基本特點和規律的。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勞動力為主要勞動力的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是適度規模經營的典型表現形式。家庭農場與農戶一樣,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家庭農場有很多好處,如就地就近實現充分就業,有較高和穩定的收入,不離家鄉便于照料老人和兒童,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有效遏制鄉村衰敗,激活農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目前而言,家庭農場的形成尚存三個障礙:一是土地流轉障礙,靠人為推高租金促進土地流轉的做法,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家庭農場,常常導致非糧化、非農化趨勢。因此,要明確農用地的基本屬性和功能,通過建立完善的土地退出機制,讓種地農戶獲得更多穩定的資源。二是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缺乏穩定性,一年一變或幾年一變,農民難以形成長遠預期,家庭農場自然難以形成。三是農業人才和勞動力流動機制亟待完善,城鄉勞動力雙向流動限制現象仍十分突出,未來家庭農場主應該是開放的群體,凡是有能力有條件愿意從事農業的人才,都應為其從事農業經營提供條件。要通過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讓進城務工的農民順利成為城市居民或城鎮勞動者,為愿意留在鄉村或返鄉創業的人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盡管家庭農場保留了家庭經營的諸多優勢,但是家庭農場在經營過程中同樣存在問題如無法克服市場交易成本過高問題及各類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外,需要建立更高一級的農業組織形式,即農民合作社。合作社被證明是最適合農業和農民特點的更高一級組織形式。解決我國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問題,要進一步完善合作社發展機制。一是合作社要以家庭農場為基礎。小農戶特別是兼業農戶,缺乏合作意愿與動力,而家庭農場由于適度規模的形成,合作意愿和發展動力被激發出來,在家庭農場基礎上組建合作社就具備了微觀活力基礎。二是應以鄉村社區為合作社基本單位。傳統村落是熟人社會共同體,在共同體內部有互幫互助傳統,有共同的生產與生活資源,容易形成共同的利益紐帶,具有天然的信任與監督機制,因而容易形成合作關系。此外,我國行政管理傳統也決定了農民合作社要以鄉村社區為單位。“村集體”不僅是土地的所有者,也是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實者。獨立于村組織之外的合作社,難以融入村落文化體系,與鄉村社區“兩張皮”,甚至出現相互掣肘現象。因此,農民合作社組織應該與鄉村社區一體化,在此基礎上完善合作社功能,實現更大范圍的聯合與合作。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教授)

  ?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