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從土地流轉經營模式 看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著力點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丁 偉 涂生輝 王 震 劉夢秋 字號:【

  近年來,湖南省長沙市各地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大力推進土地合作經營,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因地制宜引導形成了一批農業現代轉型的典型,積累了農村土地流轉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經驗。

  三種土地流轉經營模式

  (一)土地合作創新農業生產組織機制的“鵲山模式”

  寧鄉市大成橋鎮鵲山村近年來推動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合作社,全村4205畝耕地的經營權集中至土地合作社,再由土地合作社將經營權流轉給生產經營者,建立了“土地合作社+股份合作社+職業農民+服務體系”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整村土地流轉合作經營。鵲山村組建土地合作社,將全村耕地經營權集中至合作社,實行土地經營權競價流轉,土地流轉價格以300元/畝/年為基礎,原則上每3年調整一次,讓土地價值的提高轉化為土地合作社的經營收益。

  創新土地分紅方式。土地合作社采取“基本分紅+二次分紅”的收益分配方式;基本分紅按人口分配,有田有人的300元/畝/年,“有人無田”和“有田無人”的150元/畝/年,基本分紅之外的部分再按入股比例“二次分紅”。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股份合作社整體流轉全村4205畝土地后,將土地劃分成60個50-100畝的生產片區,再采取競價方式租賃給新型職業農民科學耕種。職業農民每年向股份合作社交納不少于300元/畝的租金和100元/畝的保證金,按照“農地農用”,全部實行“雙種雙收”、規模生產。同時,構建農業服務體系,降低生產成本,解決職業農民后顧之憂。

  鵲山村通過土地合作經營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實現了整村“抱團致富”,走出了土地流轉經營新思路。全村4205畝耕地全部實現雙種雙收,雙季稻種植面積從800畝增至2800畝,形成了“稻蝦共養”等生態種養模式。農民從“不愿種”變為“搶著種”,培育了一批職業農民。通過適度規模經營和全程社會化服務,農民收入水平與集體收入水平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二)土地整體流轉探索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開慧模式”

  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2013年成立了土地合作社,推進田、土、山整體流轉給合作社進行開發經營,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實行“五金”回饋機制,激發村民積極性。即入社就有保底金、開發可得補償金、就業支付報酬金、花甲加補養老金、效益分紅股份金。村民入社,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土地未開發前,村民自行耕種也享有保底金;一旦土地開發經營,社員可獲補償金;社員優先到引進企業就業;入社5年后,年滿60周歲的社員,每月發放100元養老金,入社10年后每月發放300元;社員享有集體收益按股分紅,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

  發展特色產業,做強合作社。在土地充分流轉的基礎上,開慧村陸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搞生產、闖市場,合作社提供技術、農資、產品營銷等一條龍服務,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并引進穗香大地農業科技公司,制訂全村生態農業發展規劃,啟動一系列高效種植、養殖項目,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同時,依托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楊開慧紀念館發展紅色旅游,開發了獼猴桃、葡萄、藍莓采摘觀光體驗游,引進了影視基地、青少年訓練基地等項目,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經過幾年的努力,村里合作社生產經營紅火,每年到村里休閑旅游的人數超過180萬,村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三)企村戶合作推進產業融合的“慧潤模式”

  長沙縣錫福村、飄峰山村、湘豐村等與湖南慧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和民宿經濟,探索出一條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慧潤模式”的關鍵是引入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現代企業,構建了村集體、企業、農戶多方參與發展的新機制。村集體負責企業和農戶之間的溝通協調,企業投入配套資金用于流轉土地,農戶投入小額民居改造費用,參與經營成為農村創客,將閑置資源與慧潤公司進行合作,形成了“企業+村委會+農戶”的新型合作模式。所得收益分配按比例分配,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了農戶、村集體和企業的“三贏”。

  目前飄峰山村已建成板倉國際露營基地、薰衣草莊園、熱氣球公園等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元,年接待游客數達到20萬人以上,帶動周邊近100戶農戶從事鄉村旅游相關經營;錫福村目前已形成喻家洞、大明湖、新桃源三大民宿片區,僅錫福村的21家鄉村民宿累計經營收入約300萬元。湘豐村已建成10幢帳篷酒店、21間鄉村酒店客房、大型中西餐廳1個,年營業額達到200萬元,年接待游客數超過10萬人次,成為通過度假旅游帶動一三產業融合的示范項目。近三年,村民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向游客和市民銷售的土特產、旅游產品高達800余萬元,有效推動了農村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基本啟示

  獲得農地經營權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和農地經營權流轉之間的關系是互為影響、密不可分的。規模化經營是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共同特征之一,既是優勢,也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城市化和農民就業結構轉變推動了農地經營權流轉,農地經營權流轉催生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又進一步引導和促進農戶進行農地經營權流轉。因此,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前提則是要通過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實現分散的小農經營向適度規模的集約經營轉變。

  農民的參與度與受益度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農戶在農地流轉過程中的受益度和在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參與度,是影響農地流轉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出租農地經營權所能獲得的收益水平高于農戶預期收益水平,農戶才有轉讓農地經營權的積極性。同時,在生產經營方面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聯結機制,既有助于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又有利于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雇工問題,建立與農戶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

  提高全產業鏈聯合經營水平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的關鍵。農業產業鏈是聯結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有機整體,隨著農業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業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產業鏈的競爭。建立產業鏈上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業各環節互動融合,是提高區域現代農業競爭力與效益的關鍵途徑。這有賴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及其與農戶之間建立產業化合作機制,形成農業全產業鏈體系。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統計局)

  ?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