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特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市北部,是農業大旗,鄂爾多斯市50%的糧食產于達旗。全旗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545余家,有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14家,自治區級示范合作社4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家。達拉特旗根據本地區的優勢產業和產品特色,制定出符合當地合作社發展需要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筆者通過對全縣合作社進行實地調研,向社員和合作社周邊的農戶發放了問卷,總結了三種典型的合作社發展模式,了解了社員和農戶對合作社的看法,發現了合作社進一步提升存在的問題。
三種合作社發展模式
“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以田野三兄弟合作社為例。王愛召村黨支部通過與鄂爾多斯曬旺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洽談對接,最終由村內種養殖能人牽頭成立了田野三兄弟肉蛋鵝養殖合作社。2018年初,王愛召村黨支部又通過與東達集團和包聯單位協調對接,完成了“眾籌認領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建設。現黨支部與企業實行肉蛋鵝“產供銷一體化”“借雞下蛋”“訂單包銷”服務保障循環養殖模式。在積極鼓勵貧困戶發展常規種養業基礎上,由黨支部和“田野三兄弟”合作社共同選擇有家禽養殖經驗的貧困戶進行試養,由合作社成員負責帶頭組織實施規模養殖和提供及時全面的養殖防疫技術,初步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和組織保障模式,經過兩年的發展,王愛召村的肉蛋鵝養殖已經初具規模,目前共計有27戶農戶參與養殖,共計出欄1.2萬只肉蛋鵝,銷售鵝蛋8萬枚,純收入達到40余萬元,全鎮貧困戶人均增收約400元。
“合作社+高科技人員+貧困戶”模式。以樹林召鎮榮滿園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為例。榮滿園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擁有飼料種植基地1000畝,牛羊養殖場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合作社擁有員工36人,中高科技人員8人,在畜牧改良、動物疫病防治、飼料配方營養、草原保護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科研開發實力。飼料基地機械化程度高,采用大型噴灌技術灌溉。主要種植青貯玉米、大玉米、苜蓿、甜菜、蘿卜、蘇丹草等,為養殖場及扶貧戶提供有機飼料。存欄優良高產肉牛1000余頭。合作社每年春季與當地農戶簽訂訂單,收購農民的青貯玉米、玉米及其他飼料。合作社成立以來,每年向當地農戶出售品種優良的成年母牛及母牛犢。農戶購買優良品種的母牛犢可優化種群,付出同量的勞動,獲得的收益可倍增。合作社還為當地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包括配種、精液、培訓等。
“合作社+企業”模式。以鄭守壩農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為例。合作社主要種植的無公害蔬菜品種有青椒、尖椒、甘藍、芹菜、葫蘆、蘿卜、白菜、黃瓜、西紅柿、西瓜等。現有冷藏保鮮庫400立方米,儲菜棚體1000平方米,蔬菜配送車4輛,輸送機、拋光機、辦公室、招待所等設施,由合作社統一支配。合作社與企業建立訂單關系,由企業收購蔬菜后,銷往河南、河北、山東、太原、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合作社蔬菜年銷售量在3000噸到5000噸,創造利潤達上千萬元。
社員和農戶對合作社的看法
對田野三兄弟合作社社員發放60份問卷,收回49份。結果顯示,60%的社員對合作社的管理不太滿意,認為合作社的制度建設存在缺失,決策缺乏民主性;76%的社員對合作社的服務滿意;86%的社員當年家庭農業收入較上年有所增加;有56%的社員認可村“兩委”加入合作社;有89%的社員愿意并購買了農業保險;合作社負責人希望得到技術資源服務和政策資金扶持。給當地其他農戶發放了500份問卷,收回456份。結果顯示,超過50%的農戶對合作社的作用不清楚。
對榮滿園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社員發放120份問卷,收回94份。結果顯示:有79%的社員當年家庭農業收入較上年有所增加;有70%多的社員滿意加入合作社;有65%的社員認可村“兩委”加入合作社;有82%的農戶愿意并購買了農業保險。合作社負責人希望得到更有力的技術資源服務和政策資金扶持。給當地其他農戶發放的600份問卷,收回548份。結果顯示,有10%以上的農戶對合作社不是很了解。
對鄭守壩向農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社員發放300份調查問卷,收回215份。結果顯示,81%的社員都是依賴上年蔬菜銷售行情選擇種類進行種植,比如上年銷售青椒價格高,今年就種植青椒,在產品選種上缺乏規劃;有84%的社員家庭收入較上年增加;60%多的社員對合作社的服務滿意,對合作社的管理滿意,企業訂單銷售為農戶減少了很多銷售難題,農戶對“合作社+企業”的模式認可;有56%的社員認可村“兩委”加入合作社;有84%的農戶愿意并購買了農業保險;同時有81%的社員希望得到技術和資金支持,因為技術缺乏是合作社發展的明顯障礙。合作社負責人希望有可靠的信息資源服務和政府的扶持。給當地其他農戶發放了400份問卷,收回368份。結果顯示,有40%的農戶對合作社比較了解,其中有65%的農戶有意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有近10%的農戶對合作社的作用不清楚。
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空殼合作社”存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出臺以來,各地合作社發展猶如井噴,絕大部分合作社都是近幾年來成立的,而很多都處于注冊未營業的狀態,只是空有其表,屬于掛牌社、空殼社,還有一部分根本沒有開展任何合作的“假合作社”。一些合作社社員有利則合,無利則散,沒有與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有的合作社“兩眼向上”,僅僅盯著政府扶持的一點項目和資金,沒有把心思用在自身建設與發展上,成為只有一塊牌子、一個章子、一張桌子的“空殼社”。
二是人才匱乏。達拉特旗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社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自我造血功能不足,難以適應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三是資金短缺。目前,達拉特旗金融部門沒有對合作社進行信用評級,沒有推出合作社的貸款額度和品種,合作社貸款擔保難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在財政扶持政策上,近年來,雖然中央和自治區級財政扶持資金增加,但仍難以滿足需求。且由于政府期望發揮典型作用,規模大、發展良好的合作社得到的相關補貼和資金扶持往往多,而那些極具發展潛力、亟須資金支持的合作社往往由于還比較弱小容易受到忽視。
四是產品附加值不高。達拉特旗現有的合作社90%都是從事種植和養殖,處于初級產品生產階段,還沒有產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項目。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務和業務停留在初級產品銷售及信息、技術層面上,技術含量高、品牌效應大、產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較少。
五是利益共享不足。現有的合作社,絕大部分只是為成員提供生產技術和信息服務,合作社和成員之間經濟聯系不夠緊密,還沒有在經濟利益上形成共同體。
六是發展環境仍不寬松。農民合作社對內不以盈利為目的,年終盈余基本返還給社員,客觀上造成積累不足、后勁不強。一些合作社社員呼吁國家給予稅費減免和用地優惠政策,以促進合作社做大做強。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農牧業經營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