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筆者赴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浚縣和安陽市內黃縣、安陽縣進行了專題調研。期間,實地走訪了8家家庭農場,與13位家庭農場主、省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同志、鄉鎮干部進行了座談。總體看,近年來河南省家庭農場數量快速增長、政策框架初步構建、發展成效開始顯現。調研也發現,家庭農場主期盼能夠加強指導服務、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經營效益。下一步,建議完善認定辦法、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層工作力量,推動家庭農場又好又快發展。
家庭農場快速發展,成效初顯
一是農場數量快速增長。河南省經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從2014年的3974家增長到2018年的10342家,五年間增長了1.6倍,年均增長27%;其中,以種植業為主的家庭農場占83.6%(從事糧食生產種植的占種植業的83.3%),從事畜牧業和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分別占6.9%和5.3%。
二是政策框架初步構建。先后印發了《關于做好家庭農場登記管理工作的意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若干財政政策措施》《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河南省示范家庭農場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河南省財政、扶貧、農機、畜牧等部門將家庭農場作為項目實施主體,納入扶持范圍。目前,全省認定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796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54家。2018年,全省家庭農場獲得財政扶持資金2172.6萬元,貸款總額達1.6億元。2018年鶴壁市投入800萬元用于支持家庭農場冷庫建設。
三是發展成效開始顯現。全省家庭農場在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8年,全省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年銷售農產品總額達33.44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年銷售額為32.33萬元;355個家庭農場擁有注冊商標,197個家庭農場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筆者調研的淇縣金大地家庭農場,堅持農業生產生態化、品牌化,2018年銷售收入達780余萬元;內黃縣桃源銘家庭農場狠抓內部管理,全面建立了生產記錄、財務收支記錄等制度。
基層對抓好家庭農場發展的期盼
調研過程中,家庭農場主集中反映,目前面臨的突出困難是基礎設施投入大、種糧收益低、產業轉型難等,迫切希望政府加強指導服務,出臺針對性支持政策,幫助家庭農場渡過難關。
一盼指導服務加強。調研中,家庭農場主特別希望得到生產經營、內部管理等方面的指導,但基層農業農村部門提供的服務有限。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反映,由于基層農經體系薄弱,缺乏足夠工作力量,雖然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有1萬多家,但相對全省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5萬多個家庭農場,仍有近4萬個家庭農場需要得到及時的指導和服務。據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反映,近年來,農經領域任務繁重,工作量大,如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工作占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干部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家庭農場工作上,導致家庭農場發展底數不清、指導不夠、支持有限。在座談時,大家感到本次機構改革中,基層農經部門可能再次被削弱,對加大家庭農場工作力度感到力不從心,建議在此次機構改革中,加強省市縣鄉農經部門力量。
二盼基礎設施改善。從調研情況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是眾多家庭農場發展前期的主要投資。目前,這類基礎設施主要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委托相關主體實施。但實踐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是成片實施,單個家庭農場基本不能參與這些項目的設計和實施,部分地方出現設施不好用、不配套等問題。如項目對水井深度和直徑進行統一要求,有些地方由于水位低,出現不少無水井;有些地方水井直徑過于小,不能滿足家庭農場用水需求。為此,家庭農場主建議,希望能參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如果能承擔建設任務,愿意先行墊付建設資金,驗收后再以獎補方式返還;不少家庭農場甚至愿意分攤部分建設資金。
三盼經營效益提升。調研中,家庭農場主普遍反映,近幾年農產品價格特別是糧食價格下行,家庭農場經營效益下降明顯。如河南省2008年玉米的價格是1.2元/斤,2018年已經下降到了0.6—0.8元/斤,但農資價格和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導致很多糧食類家庭農場經營困難,不少已經開始縮小土地經營面積,或者轉型種植經濟作物。但轉型又面臨著原有機械不配套、生產技術不熟悉、產品銷路不順暢等困難。如淇縣鑫源家庭農場以前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主,2018年嘗試種植大蒜,結果因價格波動賠了20多萬元,2019年又打算嘗試種植行情較好的薺菜。調研中,筆者普遍感到家庭農場主對未來發展缺乏科學規劃。長此以往,將對我國糧食安全產生不利影響。在與家庭農場主座談時,大家建議國家盡快出臺扶持糧食類家庭農場發展的專項政策,如在糧食主產區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從而穩定糧食經營主體的生產信心;對于保費繳納額度,不少家庭農場主表示小麥完全成本保險最高可以接受30元/畝。
若干政策建議
一是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摸清摸實家庭農場底數。建議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家庭農場數據共享機制,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名錄系統,逐步將市場監管部門注冊的家庭農場全部納入到家庭農場名錄系統進行管理。指導各地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逐步統一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的概念內涵,將更多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納入家庭農場進行指導服務。
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建立普惠性家庭農場支持政策。加大對初創期家庭農場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生產經營能力、規范內部管理等環節,引導有經營能力的農民創辦家庭農場。建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單列一部分資金支持家庭農場,制定家庭農場承擔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辦法。總結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試點經驗,在糧食主產區盡快建立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政策,中央財政補助保費80%。
三是配齊配強基層工作力量,加強家庭農場指導服務。指導各地落實《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的意見》,在縣鄉機構改革過程中,加強負責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工作力量。強化家庭農場名錄管理,指導各地及時填報農場數據信息。組織開展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和典型推介,樹立一批可看可學的家庭農場榜樣和標桿。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力度,通過組織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專題培訓班,提升家庭農場經營者在生產技能、經營管理、法律意識、市場觀念等方面的能力素質。指導家庭農場開展規范的生產記錄和財務收支記錄。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