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能等靠要,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作為曾經的省級特困村,湖南省新化縣油溪橋村積極探索村級事務積分考評管理,村里大小事務都通過“積分制”得以體現,村民根據積分參與村集體收入分紅,黨員干部根據積分管理考核,“小積分”激發了主體活力,實現了基層治理與村級發展的互促互進,賦予了鄉村社會治理新動能。
油溪橋村位于湖南省新化縣吉慶鎮東北部,轄12個村民小組228戶868人,屬石灰巖干旱地區,曾為省級特困村,也是有名的軟弱渙散村。2016年,油溪橋村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戶主文明檔案袋管理”的基礎上,以創新村級事務管理積分制為杠桿,撬動鄉村治理改革,帶領全村群眾不等不靠、自主脫貧。
一、運用系統思維,以小積分奏響“大合唱”
積分制是指以積分考核管理為主要形式,通過登記、審核、公示、講評、獎懲等各個環節,使得村里大小事務都能通過積分制得到有效處理、生動體現,村民根據積分多少參與村級集體收入分紅,從而有效地組織引導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產業培育、文明創建等各項事務。
積分制的組織實現黨的領導“全方位”。從產生到落地,積分制都離不開村黨支部的領導。村支兩委對積分制管理實行嚴格責任分工,成立了村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積分制籌劃、積分審核認定以及考核考評等各個環節。村組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帶頭推行積分制,切實以“一班人”帶動“全村人”。
積分制的籌劃實現村民群眾“全參與”。堅持民意導向,積分制搞不搞,怎么搞,都由大家提議、商議、審議,全部交給“閱卷”人來商定。積分制的制定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策由民選”。各院組長通過老方法、新媒體并用的方式廣而告之,全面提升村民的知曉度、認可度和參與度。6個院組長分片包干負責,及時搜集村民群眾的好建議。第二步,實現“規由民定”。對有利于村集體發展的“金點子”,實時提交村支兩委討論,征詢各家各戶意見,充分凝聚民智。以經過七次修訂的村規民約與征集到的民意為基礎,因村制宜,依法依規,逐步完善與細化積分內容和實施細則,形成可操作性強的積分制草案。第三步,實現“事由民決”。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通過積分制草案,實踐中及時查漏補缺,予以動態完善。
積分制的內容實現村級事務“全覆蓋”。關于賦分??偡e分由基礎分、獎勵積分和處罰積分等構成,逐人建立積分動態管理臺賬。每項分值根據內容重要程度賦予,其中基礎分根據戶主承包人口數量、戶口是否遷移等情況確定;獎勵分、處罰分主要根據參與村級事務的情況,以及涉及突發事件、公共安全、社會治安等重要事項中的特殊貢獻情況或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情況確定。加扣分上不封頂、下不封底。關于范圍。對村干部、黨員、群眾等三個層級的行為人進行考核。關于內容。將村規民約各項內容納入積分制賦分項目,其中加分子項35個、扣分子項41個,如將移風易俗納入積分管理,禁燃禁炮,禁賭禁毒,不準大操大辦紅白喜事;踐行“兩山”理論,將禁伐、禁獵、禁漁、禁塑、禁煙納入積分管理;將義務籌工籌勞納入積分管理,切實將“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原則生動體現到村級事務管理中。
二、打通各個環節,以小流程鏈接“大治理”
對登記、審核、考評、獎懲等每個流程進行全程管控,讓積分制在油溪橋村落地見效。
一是嚴格規范操作。村委會建立管理臺賬與積分手冊。一事一記錄。村干部直接掛點當院落院長,負責各自院落積分制落實。農戶可通過口頭、電話等多種方式申報積分,并明確時間、地點、事由,提供相關證據。經小組成員核實后進行加扣分,并計入管理臺賬。一月一審核。村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每月對村民積分進行審核認定,認定結果在每月28日審核后,在積分卡上登記,并在案卷記錄上統計相應數據。一季一公示。每季度將村民的積分情況在村務公開欄等醒目位置進行公示,接受廣大村民監督。有異議的可向村支兩委反映,經調查核實后作出妥善處理。一年一核算。每年末進行核算,積分以交辦事務本、加扣分登記冊、會議記錄本、管理臺賬、積分卡等為依據,結果登記進檔案,第二年重新開始計算。
二是強化考核考評。積分制與村組干部工資績效、個人考評直接掛鉤,對其出勤、公益事業捐獻、業務素質、任務完成、群眾滿意度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干部年終最后一名給予黃牌警告,連續2年黃牌的不列入下屆村干部候選人范圍,其他定崗干部如出現負分且是最后一名則淘汰,定崗人員連續2年獲得第一名的,下屆村支兩委換屆時優先提名。同時,將全體村民的年度總積分與村集體收入分配掛鉤,集體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積分分紅,負分不能分紅。
三是共享積分成果。獎勵形式分為兌換服務、物質獎勵、精神鼓勵和享受有關激勵政策,年度內積分實行累積使用,獎勵之后不清零。以院組為單位不定期開展積分分享活動。年底積分檔案袋與戶主全家見面,全村張榜公布,讓村民又曬又比。擬將積分檔案收藏到正在籌建的鄉村振興陳列館,使其成為子孫后代的永久精神財富。
三、突出正向激勵,以小量變催動“大變革”
積分制的推行,讓黨員干部爭相“得分”,“積”出了基層組織力。積分管理將黨員考核轉變為量化比較,先進后進一目了然,將黨員的言行表現完全展現在群眾眼前,接受評議和監督,讓每名黨員身上有擔子、心中有壓力、工作有動力,促使其主動聯系服務群眾,盡最大可能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僅2018年,32名黨員就比全村其他村民多捐獻1920個義務工,形成了黨員干部爭先創優、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村級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
積分制的推行,讓村民爭相“攢分”,“積”發了內生源動力。積分管理將村民踐行村規民約情況與參與村級發展分紅等切身利益掛鉤,凝聚了村民合力,激發了干事的內生動力,村民紛紛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家事”來辦,“搶著干”的村民越來越多,“站著看”的村民越來越少。
積分制的推行,讓油溪橋村不斷“加分”,“積”活了農村生產力。油溪橋村沒有區域優勢,離縣城40公里;沒有資源優勢,人均不到0.5畝石灰巖干旱地;更沒有基礎優勢,曾經村集體經濟負債4.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不到800元。積分制的實施,最大限度地激發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生產和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形成了村民致富與集體經濟發展齊頭并進、“大河有水小河滿”的生動景象。在村組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油溪橋村先后形成了鄉村旅游、四季水果、小籽花生、田魚、甲魚等五大支柱產業,全省第一個整村成功創建國家級3A景區。2018年,油溪橋村集體收入達到112萬元,同比增加55.5%;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544元,同比增加23. 2%。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