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金山區全面完成村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全區124個村級組織全部成立了村經濟合作社。2016年,全區124個村經濟合作社全面實施“政社分設、政資分離”的分賬管理,并按照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各自的職責和職能以及經濟業務事項和范圍,設立財務會計核算賬套,明確財務管理內容,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三年來穩步推進村經濟合作社獨立運行機制。截至2018年底,全區124個村經濟合作社總資產為61.48億元,比2016年改革前增長了15億。
村經濟合作社穩步運行
完善組織架構。按照村經濟合作社章程,各村經濟合作社依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先后程序,及時籌備組建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機構,選舉產生第一屆村經濟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和成員代表大會,積極履行“三會”職責。在運行中,根據《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和村經濟合作社章程,結合“三會”成員變動等實際工作情況,及時完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三會”制度,明確每屆理事會的經濟責任,確保村經濟合作社正常運轉。
加強“三資”監管。村經濟合作社自獨立運行開始,著力推進村經濟合作社“三資”監督和管理。通過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區、鎮、村三級聯動公開考核機制,環環相扣、層層監管,堅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和以制度管物,規范成員議事規則,不斷提高村經濟合作社“三資”監管工作質量,確保村經濟合作社“三資”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切實履行民主監督。
實施經營管理。為體現村經濟合作社自主經營管理權,加快實現村經濟合作社獨立運行,努力提高村經濟合作社經濟效益。三年來,各村經濟合作社理事會班子成員,積極商議、加強調研,組織力量,利用各種渠道尋找商機,采取“資金托管、資產租賃、資源承包、招商引資、創辦實體、購買物業、對外投資、自主經營”等多種形式,不斷開展村經濟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同時,通過節本降支、控制非生產性開支等舉措,努力實現村經濟合作社年度收益穩步增長,為村經濟合作社后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劃分收支界限。為正確劃分村民委員會與村經濟合作社“二本賬”的財務收支界限,保證“二本賬”財務會計核算的合理性、合規性和準確性,金山區村經濟合作社及時建立賬套,實施村經分賬管理。同時明確“二本賬”的財務收支內容和范圍,凡是與農業生產、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和集體“三資”經營管理有關的經濟業務,納入村經濟合作社核算;凡是與行政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以及公益性社會事業服務等有關的經濟業務由村民委員會核算,確保“二本賬”財務收支業務清晰,收支界限劃分正確。
兌現收益分配。村經濟合作社收益分配兌現是村經濟合作社成員在改革中取得獲得感的必由之路,金山區積極探索村經濟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制訂村經濟合作社收益分配方案和流程。山陽鎮楊家村是金山區率先實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村社分賬管理的試點村之一,也是全區率先實現村經濟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村。自2013年12月28日成立楊家村經濟合作社以來,至2018年底,楊家村連續五年累計實現村經濟合作社成員收益分配668.54萬元,戶均分配5305.87元。2018年,金山區124個村經濟合作社中有108個村經濟合作社實現2017年度收益分配,兌現村經濟合作社成員分配總額3607.02萬元,惠及村經濟合作社成員56.83人,戶均分配337.20元,使村經濟合作社成員真正享受到農村改革的紅利。
村經濟合作社運行中面臨的問題
“三會”履職不到位,規章制度形同虛設。村經濟合作社自成立以來,雖均已組建理事會、監事會和成員代表大會,也開展了換屆選舉工作,但從三年來的履職情況來看,村經濟合作社“三會”履職能力較弱,集體討論決策、民主監管流程較少,各項規章制度貫徹落實執行力不夠,村經濟合作社獨立運行質量不高。
會計核算不規范,收支界限模糊。經調查,村經濟合作社“三會”人員對經濟業務不熟、財務收支界限不明,管理人員主觀意識較強,再加上財會人員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兼職較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時間無法保障等因素,勢必造成村經濟合作社會計處理、財務收支核算和財務管理以及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不規范,個別村經濟合作社對“二本賬”收支界限模糊。
經營管理欠民主,財務公開不透明。調查中發現村經濟合作社在農村集體“三資”經營管理中,缺乏集體討論和民主參與決策等程序,個別村經濟合作社對集體“資產租賃、資源承包、資金使用”等方面還存在“一言堂、一支筆”現象,個別村經濟合作社更有“口頭協議和無協議合同”等“三資”租賃情況,農村集體“三資”經營管理欠民主,履行合同不嚴肅,經濟合同執行力不強,“三資”經營情況公開不完整、不透明,極易滋生領導班子腐敗現象。
資產使用效率低,村級經濟發展緩慢。金山區村經濟合作社目前擁有的農村集體“三資”總量,總體上雖然偏小,并且資產質量不高,地理位置偏僻,發展空間狹窄,瓶頸較多,但在現有“三資”經營管理中,還存在著貨幣資金沉睡、經營性資產閑置、資源性資產未利用、公益性資產監管責任不明等情況,資產使用效率低,村級經濟發展緩慢,個別村經濟合作社年度財務收支難以持平,給村經濟合作社成員增收帶來一定難度。
規范村經濟合作社運行的措施建議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履行“三會”職責。各級黨委、政府要摒棄患得患失思想,加強責任意識,勇于擔當,全力以赴支持農村改革,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落實村經濟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和成員代表大會職責和職能,盡快提升村經濟合作社“三會”履職能力。
貫徹落實法律法規,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村經濟合作社要獨立規范運行,進一步提升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嚴格財務工作流程,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收支管理。同時,在已有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進一步建立健全村經濟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度,制定“成員登記、內部審計、經營管理、責任考核、風險預警、收益分配以及監督檢查”等規章制度,為村經濟合作社獨立運行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撐。
建立“三資”專管隊伍,強化業務指導培訓。要明確每個村經濟合作社必須配備一名高素質的農村集體“三資”專管人員(財會人員),負責本經濟合作社內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和農村財務核算與管理。同時,要加大對農村集體“三資”專管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專題培訓,提升他們的整體履職能力。
規范民主監管流程,深化“三資”公開透明。凡是與村經濟合作社成員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和重大經濟活動,必須實行民主決策,按“四議兩公開”民主程序,經成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執行。要充分發揮村經濟合作社監事會的作用,切實履行農村集體“三資”使用情況的監管工作,規范民主流程。要加大對村經濟合作社“三資”使用情況、經營管理情況和收益分配情況的公開公示。
提高“三資”使用效率,加快發展村級經濟。充分利用村經濟合作社現有資金、資產和資源,提高農村集體“三資”使用效率。村經濟合作社可通過投資、入股等形式不斷做大做強農村集體經濟蛋糕。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通力合作,采取各項有效工作措施,整合優質資源,進一步提高村經濟合作社集體“三資”使用效率,助力村級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上海市金山區經管站)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