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個“中心”破解十大生產難題 ——山東威海文登區高村鎮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實例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戚其軍 鄒濤 字號:【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轄46個村,1.3萬戶,人口3.1萬人,耕地總面積6萬畝,是一個傳統農業大鎮。2017年4月,高村鎮在全國率先創新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

  源起:基于三大現實問題

  土地撂荒。因農業比較效益低等原因,2016年全鎮撂荒面積達到7000多畝。

  勞動力短缺。老齡化趨勢加快,全鎮務農人員中60歲以上的占80%以上,兼業化現象明顯,半工半種勞動力約一半左右。

  市場脫節。千家萬戶小生產因地塊零散、信息不暢、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與現代化生產和大市場無法有效對接,導致農機作業推廣難、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難、農產品銷售難、特色品牌建設難。

  因地制宜構建服務體系

  (一)搭建一個平臺。高村鎮投資2000萬元,規劃建設了農業農村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中心占地22畝,總建筑面積6400多平方米,集土地托管、農村人才、農機服務、金融保險、品牌農業、農安監管、三資管理、基層黨建、莊稼醫院、產品交易、勞務中介、農旅推介等于一體。同時,鎮政府成立了高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開放性、平臺式運作方式,統籌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農旅合作社等經營組織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搭建起了新型“三農”社會化服務平臺,將各類資源統籌和儲存起來,合理分配和使用資源,將資源利用率最大化。

  (二)整合四個資源。一是整合政府資源。將農業、畜牧、農機、供銷、糧食等涉農部門資源,集聚在中心統一開展公益性服務。二是整合社會資源。將農資銷售、農機服務、農村電商、金融保險等社會資源,集聚在中心統一開展市場化服務。三是整合土地資源。將無人耕種、無力耕種的農民承包地、農村集體用地、規?;牧鬓D土地等全部納入服務對象。四是整合勞動力資源。將服務范圍內的農村勞動力,按照技能、特長分類建檔,統籌安排務工,增加非農收入。

  (三)開展三項服務。

  一是提供半托管服務。按照“我列單、你點餐”模式,由專業服務公司對耕地、播種、收獲等每個環節明碼標價,統籌開展訂單種植、產銷對接、質量追溯、品質評定等服務40余項,為村民提供“菜單化”服務。

  二是提供全托管服務。按照“你出地、我出糧”模式,村民將土地委托或入股委托給村土地合作社,由社會服務中心內的專業公司代為耕種管理,提供“保姆式”服務,專業公司按畝支付糧食實物收益。

  三是提供土地流轉服務。按照“引大戶、利共享”的模式,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將流轉成方的土地,整體打包給服務中心對外招商。農戶享受租金收益,集體獲得增量和增值兩部分收益。

  例如:蘇家泊村將195畝土地交由鎮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對外招商。“增量”就是195畝土地連片成方后,增加土地35畝,每年增加集體收入2.1萬元。“增值”就是經過招商后,原流轉價格300元/畝,招商價格600元/畝,增值部分按照村集體和個人3:7的比例分配,集體收入變成增值的1.75萬元和增量的2.1萬元兩塊,合計3.85萬元。依托土地資源的整合,激發內生動力,是一條可復制、易推廣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四)強化三個保障。

  一是強化基礎保障。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益農公司開發的威海市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平臺,將全鎮土地、農機、勞動力、集體閑置資產、農資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等涉農資源登記錄入,形成農業大數據庫,便于線上咨詢、服務和交易等。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撐。

  二是強化主體保障。由鎮政府主導,培育成立了提供農業專業服務的高田公司,對農戶及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核心。

  三是強化機制保障。新成立土地合作社46個,農機合作社17個,勞動力合作社46個,吸納農民4800多人。把黨的組織建在社會化服務的各類農業新型經營組織中,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群眾、帶領群眾。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靈魂。

  通過開展托管和半托管服務,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1.0版;土地流轉、整合資源,解決“農民增收,集體增收”問題,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2.0版。目前,高村鎮開始探索誠信體系建設、社會治理、居村養老等“社會化服務+”的文章,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3.0版。

  有效破解十大問題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全鎮已實施全托管服務3500畝,半托管服務81000畝,流轉式服務8900畝,有效解決了一系列實際問題。

  一是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復耕面積達到了6000多畝。

  二是解決了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問題,全鎮21個經濟薄弱村,有19個村通過提供社會化服務,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三是解決了農業生產成本偏高問題,集中經營的土地畝均投入降低200元左右。

  四是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務工難問題,通過服務中心提供務工服務3300人/次。

  五是解決了糧食晾曬難問題,服務中心上馬了糧食烘干項目,日烘干量可達到300噸。

  六是解決了農機作業效率不高的問題,服務中心經營的土地,全部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畝均作業成本降低100元左右。

  七是解決了農藥、化肥不規范使用問題,通過集中經營,畝均農藥使用量減少40%,節省肥料30%-40%。

  八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集中經營的土地,新品種、新技術實現了全覆蓋,產品訂單生產越來越多。

  九是解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在服務中心鄉村振興講習所,參加培訓的農民達到2200人次。

  十是解決了農業招商引資難的問題,為土地招商、鄉村旅游項目招商提供了平臺,已成功招商農業項目11個。

  幾點思考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其實質是在探索一條“鄉鎮政府主導,農戶分散承包,公司集中經營”的新型集體化經營之路。目前,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顯示了強大生命力,深受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將會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是助推產業振興。農業社會化服務著眼于調整人和地的關系,解決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問題,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帶動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催生一大批特色農業項目,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是助推人才振興。社會化服務既解決了農民的“出口”問題,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又解決了鄉村人才的“入口”問題,為大學生、退役士兵、城市工商戶、進城務工人員等到農村創業提供了平臺,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三是助推文化振興。農民群眾以不同形式進入各類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合作經濟組織成員,誠信經營、公平交易、合作共享、互惠互利等理念滲透進生產生活各個環節,有利于新型農村文化價值觀的形成。

  四是助推生態振興。社會化服務提升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普及,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成現實,有利于實現農業綠色發展。

  五是助推組織振興。社會化服務讓鎮村干部在服務群眾中,擔負新使命、有了新作為、樹立新形象,能夠更好地發揮黨員的領頭羊作用,夯實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農業農村事務服務中心、威海市農業農村局)  ?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