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利是我邁出大學校門認識的第一位老師。1978年,19歲的他高中畢業后回到村里,從生產隊記工員做起,歷任大隊團支部書記、鎮團委副書記和縣委農工部經管科科長,現已在農經系統干了四十年,當了17年“處長”。有一天聽到他兩個小時不帶講稿的農村土地改革課程,我被這位充滿激情的“農經老兵”折服了,更令人感動的是他用四十年時間在農經系統譜寫的無悔人生。
一路行
1992年,李澤利作為扶貧工作組組長,帶著一位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進駐東海縣南辰鄉小埠子村。這個村位于連云港市石梁河水庫北側,窮得叮當響。村民求醫問藥需要乘船渡河,或者繞道數十里,才能到達鄉醫院。李澤利利用市縣衛生部門幫扶小埠子村的機會,帶著村干部去幫扶單位爭取支持,成功培養了一名村醫,建立的南辰鄉醫院小埠子分院,時至今日依舊在為相鄰3個村的村民提供醫療服務。當年,他帶領村干部挖魚塘、建豬舍,組織農民進行多種經營的點點滴滴依舊是鄉親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26年過去,李澤利忘不了自己和同伴在小埠子村的360多個日日夜夜,忘不了分別時鄉親們依依不舍的血脈之情。和農民兄弟血脈相連,激勵著李澤利在農經系統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譜寫出屬于田園的農經樂章。
23年前,他在擔任東海縣委農工部經管科長期間,建議在全市率先進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在石湖鄉進行50天試點基礎上,他起草了東海縣委《關于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的意見》和政策問答。從試點到面上推開,東海縣僅用一年時間,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任務。
進入新世紀,擔任連云港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農經處處長的李澤利,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當好領導參謀助手,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尋找、開發新的發展動能,他把目光瞄向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在去武漢市考察和本市調研基礎上,他撰寫調研報告,起草相關文件,參與組織推動全市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2012年,全國第一個縣級產權交易所在東海縣正式運營,成為連云港市享譽省內外一張農經名片。2017年以來,指導贛榆區打造產權交易“三聯四通”的贛榆模式,成為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的“新標桿”。
2013年3月,他建議選擇家庭農場建設的“郎溪模式”在連云港復制成功。當年底,全市第一個家庭農場在海州區浦南鎮江浦村掛牌。2015年4月,在全省率先開展示范家庭農場“三級聯動創建活動”,有主體經營資格、有配套經營設施、有適度經營規模、有規范經營制度、有先進經營模式、有明顯經營效益的“六有”標準至今成為引領連云港市級家庭農場創建的標桿。2017年5月,他建議組織創建家庭農場合作示范區,為家庭農場抱團發展、捆綁發展、融合發展提供了經營載體,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合作經營高地。
“藍天保衛戰”沒有局外人。作為農經處長的李澤利拿到2012年連云港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的實施意見》分解給市委農工辦的任務清單,敏銳意識到這是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農業結構的又一個良機。他從減少秸稈總量開啟思路,從治理空氣污染源構思方案,從重點區域下筆謀篇布局,以沿郊(城市郊區)、沿山(云臺山)、沿路(高速公路)、沿場(飛機場)為空間,提出的實施“四沿”農業結構調整主體工程建議,很快上升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這個工程的實施持續了六年,目前,“四沿”區域50至100米寬“綠化帶”四季常青。作為這個工程的創意者、推動者,李澤利內心有無以言表的成就感。
一片情
和李澤利交往的人,很少有人稱呼他的職務。特別是他服務的農民和鄉村干部,通常喜歡叫他“老李”。“老李”是簡單質樸、韌勁十足、善良謙遜的“農經老兵”,就像“一團火”,讓人感覺他充滿激情,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降溫。
如果你是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懵懂大學生,你會覺得他比校園里的老師更為親切,仿佛是自己的前輩。如果你想咨詢“三農”工作,他談農經、說改革肯定樂此不疲。如果遇到了一個難題找到他,他會設身處地為你想辦法渡難關。他的一位原任領導用了七個字來評價“老李”:“真人真事真感情”。
當了37年的兼職信訪工作者,“老李”從助手到主辦,有過接待第一次農民的好奇,有過傾聽農民哭訴的傷悲,有過愛莫能助的無奈,有過如履薄冰的惶恐,有過為民請命的滿足。他把36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凝聚成刻骨銘心的“五個”關鍵詞:“接受”,給來訪農民讓座、敬茶、傾聽、詢問、記錄、解惑,盡心盡責;“判斷”,及時發現矛盾現象,準確判斷矛盾性質,科學區分主要矛盾,抓住矛盾主要方面,提高化解矛盾能力;“擔當”,幫助一個個上訪農民找回“說法”;“明理”,要回了東海縣好多出嫁女的承包地;“釋疑”,解開上訪人心中的一個個謎團。
這“五個關鍵詞”是“老李”心中的歌,體現了他的愛民情懷。在農村改革路上創作的詩歌是“老李”寫在希望田野上的歌,體現了他投身農村改革的豪情壯志。
全市第一個家庭農場建成,他創作《浣溪沙·農趣》,“神農伏羲開耕趣,齊民三道傳真義,承前啟后馬蹄疾。新風送來四季果,男耕女織成過去,舊業新態正當時。”為新農民點贊加油。
全市家庭農場健康發展,他創作歌曲《我的農場我的家》,“春風化雨農家樂,共同致富你我他,康莊大道手拉手,日子好比芝麻花”,唱出了新時代農民的新風采。
一部書
2018年是農村改革四十周年,作為農村改革四十年的見證者參與者,李澤利在農經戰線的奮斗生涯即將結束。這位干了一輩子的“農經老兵”在退休之際,想為自己的“農經人生”畫一個句號,圓四十年前想寫一本書的夢想,作為一份禮物,獻給農村改革四十年,獻給“三農”工作者,獻給父老鄉親。基于這個想法,李澤利找出自己四十年間撰寫發表的文章,撰寫獻給農村改革的鄉情報告—《大地長歌》。這部書以李澤利個人經歷時間為序,沿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變革主線,緊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以思想感悟引領,用報告文學語言,還原了連云港市四十年農村改革進程。
從2018年7月中旬動筆,經過3個月奮筆疾書,50萬字的《大地長歌》終于定型。2018年12月15日,這部書由江蘇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在連云港市農經系統引起不小的轟動。人們感嘆難得有一個普通農經干部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自費出版紀念農村改革四十年。李澤利所在的單位還專門召開《大地長歌》學習研討會。這部書,為“三農”工作者提供了決策依據和借鑒范本,引發了熱愛“三農”工作者的情感共鳴。
60歲的李澤利,今年10月就要退休。他用40年經歷,書寫了一個“農經人”的無悔人生:一路行,一片情,一部書。這是他為農經工作留下來的一份珍貴禮物。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徐圩新區徐圩街道辦事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