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敢向荒山要金銀 ——湖北赤壁市董家嶺村盤活資源振興鄉村紀實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少林 字號:【

  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鋪鎮董家嶺村位于赤壁市與嘉魚縣交界處,全村9.69平方公里,耕地3606畝,山林18714畝。轄18個村民小組,共540戶2248人,存量貧困戶40戶158人,是赤壁市重點貧困村。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面對村集體無產業、村民增收無渠道的困境,立足山林資源,大力推進土地流轉,不斷引進農業項目,發展村級經濟,形成了村級產業興旺、村民收入大增、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的良好局面,為鄉村振興闖出了新路子。

  荒山遍種“搖錢樹”

  2014年,赤壁市大力鼓勵發展茶產業,并制定了比較優厚的獎補政策。村“兩委”審時度勢,決定集中流轉土地,將1040畝的荒山承包給有資金有技術的第三方規?;N植茶葉。

  然而部分村民不樂意了。有的堅決不同意種茶葉,要求各家各戶分散經營。有的認為寧可拋荒,也不能失去荒山。一些村民干脆將挖掘機開到荒山上,準備自己開荒種樹。

  村支書雷秋林聞訊后,帶領村“兩委”班子及時趕到現場,勸阻了村民的單干行為。為防止村民的過激行為打亂既定的荒山流轉開發規劃,村“兩委”研究決定,先將沒有異議的600畝租賃出去,再做另400多畝荒山戶主的工作,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爭取有序實現荒山整體流轉意圖。

  為了把最后400多畝荒山整體流轉好,村“兩委”干部反復做群眾思想工作,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宣傳土地流轉政策,化解群眾害怕流轉、不相信流轉的心結。同時,發動黨員帶頭,分別入戶做群眾工作,白天不在家的,就晚上入戶商量;在外務工的,就預約時間當面商量。六組村民老張長期在官塘驛鎮隨陽大山里面務工,他刻意避開村干部,平日里總是悄悄回村、悄悄離村。面對這一情況,雷秋林不怕路遠,與其他村干部一起,共同赴隨陽山找到老張當面溝通,前前后后去了多次,直到第7次,老張終于為村干部們的誠心所打動,簽字同意將本人戶下的山林全部交給村里統一流轉。

  在董家嶺村“兩委”班子的努力下,1040畝荒山全部成功對外整體發包,每畝年租金150元,1040畝年租金15.6萬元,大家初次嘗到了甜頭。

  一拳打得百拳開。村民自家的幾畝、十幾畝山林、旱地分散經營,無法產生規模效益,不僅需要專人照看,收入不多,還影響外出務工。全村土地規模流轉,是看得見的效益、摸得著的實惠,實打實地擺在全村群眾的眼前。村民對土地流轉的態度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土地流轉積極性大增,不斷有村民將自己戶下的荒山、旱地交給村集體統一流轉。村“兩委”也趁熱打鐵、一鼓作氣,加快土地流轉速度,擴大土地流轉面積,形成土地流轉規模效應。

  自2013年成功流轉第一塊土地以來,到2017年底,董家嶺村已流轉了6300畝土地給第三方集中連片開發。其中,湖北鵬程公司流轉土地700多畝,赤壁市益農公司流轉土地700多畝,其他數家小規模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分別流轉土地300畝至400畝不等。

  據粗略統計,按林地每畝每年150元的租賃標準計算,6300多畝土地每年流轉收益95萬元,4年來已獲益370多萬元。而董家嶺村共有荒山18714畝,目前已流轉的土地面積僅占全村林地面積的34%,土地流轉的規模與效益仍有很大潛力。

  鄉村振興有奔頭

  在董家嶺村“兩委”的領導下,該村茶產業發展提檔加速,逐漸形成了董家嶺萬畝生態茶園。該茶園規劃總面積10000畝,自2014年啟動以來已建成優質茶葉基地6300畝,其中僅2017年就新增3000畝。該茶園采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的運作模式經營,由湖北鵬程公司、湖北羊樓洞茶業公司等兩家公司和10個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開發,種植優質茶葉,向省級茶葉龍頭企業湖北趙李橋茶廠有限公司定點供應鮮葉等原材料。2017年已開始見效益,年產優質磚茶原料3000余噸。

  2017年9月,該村又成功引進赤壁娘娘山生態茶業有限公司1250噸茶葉加工項目,有效延伸了產業發展鏈條,保證后期茶葉基地產銷不愁。

  種下梧桐樹,引回金鳳凰。董家嶺村“兩委”沒有滿足于當前喜人的村級產業發展形勢,而是乘勝追擊,對外出創業務工人員進行調查摸底,充分利用親情鄉情效應,引領村民返鄉創業,助推一批有經驗、有技術、有資本的外出打拼村民回鄉創業。據統計,目前,該村村民已建成投產的返鄉創業項目有星火種植合作社、董家嶺養殖專業合作社、益農專業合作社、鳳博孔雀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和家居家具廠、凱逸水泥制品廠等,累計完成投資1500多萬元,實現年產值7400多萬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26日,董家嶺村娘娘山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式簽約。該田園綜合體計劃投資1.2億元,整合董家嶺山、水、茶、田等原生態資源,以新型農業為核心,統一規劃運營,整合原有的萬畝茶園、孔雀莊園、董家嶺果園、特種種植與養殖基地等旅游資源,增加騎行綠道、越野營地,打造集農業生產、農業旅游、農產品消費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旅游區,實現農業“接二連三”。

  如今,到董家嶺村“觀茶園、賞孔雀、看桃花、采蘑菇、宿莊園、聞蛙鳴”已成為赤壁鄉村游叫得響的品牌。

  集體、村民均獲益

  2014年以前,董家嶺村沒有村級產業支撐,村集體一窮二白,工作運轉困難。近年來,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大力促進村級產業規模發展與全村土地集中流轉,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提升,至2017年已突破20余萬元。而且增收渠道越來越多,集體土地租賃、集體入股分紅、集體產業經營、土地流轉協調費,等等,前景一片大好。

  村級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大批外出務工村民回流本村務工。通過長期聘用、季節及短期用工等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村民在本村農業基地從事種植、培土、施肥、打藥、除草等工作,基本實現了富余青壯年勞動力“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據該村統計,2014年至2017年,全村村民僅茶葉基地務工收入就達2000萬元,實現年人均增收2200元。在實現增收的同時,也方便就近務工人員照顧家庭,也有效緩解了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受益最大的還是貧困戶。

  “在星火種植合作社幫助下,我自己做了一個大棚,種香菇一年兩季有12000多元利潤,加上在合作社打零工和茶園摘茶鋤草的收入,合起來一年近20000元。”董家嶺村14組貧困戶徐思金樂呵呵地說。據了解,徐思金一家三口人,體弱多病,既沒有技術也沒有資金,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通過項目帶動,徐思金一舉摘掉了窮帽子。

  近年來,該村充分發揮產業帶動力,推進產業扶貧,解決了數十戶貧困戶脫貧和村民致富問題。截至2017年底,村里存量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

  (作者單位:湖北省赤壁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