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是全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綜合試點鎮,共有黨員2537人。為確保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各項舉措向縱深推進,大瑤鎮積極探索,在全鎮17個黨總支、123個黨支部,探索推行“黨建+微網格”工作,致力營造基層治理新氣象,彰顯黨建引領新成效。
以網格“微自治”構建治理大格局。一是精心鋪排設計。網格“微自治”通過鎮微網格管理中心統一指導,各村(社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劃分“微網格”1085個,并以“黨支部-小區-微網格”順序依次編號;“微網格”堅持以黨員為主體,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工作開展以來,共有1031名黨員、54名包括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小區干部、志愿者等積極參與并擔任微網格長。二是精細管理服務。向微網格長、群眾發放“一冊兩卡”(聯戶手冊、明白卡、便民卡),實行“亮身份、明職責、定任務”,將微網格長上戶走訪、實事辦理、聯戶手冊記錄等作為履職成效的參考依據,履職考核情況納入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先鋒指數”“成長指數”考評體系。通過目標管理、以獎代補、考評推薦等手段,評選“十佳微網格”“十佳微網格長”,以流動紅旗的方式營造創先爭優氛圍。三是精準排憂解難。建立“鎮-村-小區-微網格”四級微信“線上”信息窗口1300余個,打造“線下”幫扶團隊,及時傳達衛片執法、殯葬改革、保險征繳等政策信息,實時關注網格內群眾困難訴求,累計解決矛盾糾紛195個、辦理微實事206件,構建起每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戶人家都有人服務的平安幸福網。
以網格微公約凝聚治理大合力。一是堅持從“網格自治”向“片區聯治”突破。引導制定“微網格公約”,擴大村民自治領域和功能,實現村級治理和村民服務的重心下移。如大瑤鎮楊花片區5個村根據實際情況共同制定了“紅白喜事改革聯合公約”,約定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基本不辦”等事項。二是堅持從“自我約束”向“相互約束”突破。公約實行“固定條例”與“動態條例”相結合,如在清明節期間,各“微網格”都將文明祭祀、森林防火納入“微網格公約”,通過就近就便的上戶宣傳和鄰里之間的互相監督,讓原本不易管理的事務從村民自家遵守轉變為多家監管監護。三是堅持從“鄰里鄉親”向“網格家人”突破。“微網格”治理堅持“共商共議共治”原則,常態化開展“把話筒交給群眾”等活動,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增進網格成員情感,調動村民參與網格事務和網格治理的積極性。如上升村樟樹組的三個“微網格”通過商討、捐資共同修建山塘,強盛村微網格長當起“崗位推介員”,幫助在家待業村民實現就業,匯豐村微網格長主動為網格內五保戶咨詢幫扶政策等。
以掌上微平臺匯集治理大數據。一是打造“說事大廳”,讓民情民意直達。依托“數字大瑤”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各村(社區)微網格劃分、編號和微網格長等情況“一鍵可查”;以“數字大瑤”網格微民情窗口為載體,構建村民“說事大廳”,將線上微信群、線下群眾反饋的民情信息,通過微網格長、小區干部、聯網格鎮干部、輔警等直接上傳至“說事大廳”。二是推行“實時派單”,讓民情民意快辦。“數字大瑤”指揮中心將收到的民情信息進行分類歸集,及時傳送給具體負責人,限定事項辦理、回復時限,并由鎮“微網格”管理中心進行督辦。三是描繪“幸福網格”,讓民情民意可視。指導各村(社區)按照黨支部、“微網格”分布情況編制“幸福網格”,整合構建起全鎮幸福網絡,并將網格民情民意與幸福網絡有機結合,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匯總,實現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準化。
(中共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黨委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