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是近年來“三農”領域里關注度較高的話題。由于多方面原因,當前農村宅基地管理比較薄弱,一些地方存在超標準占用宅基地、違法違規買賣宅基地、侵占耕地建設住宅等問題,損害農民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不僅是嚴守土地公有制性質和保護耕地紅線的有力抓手,更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意義十分重大。
做好開局起步
為切實履行好黨和國家賦予的重要職責,農業農村部門亟需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推動宅基地管理和改革工作,確保農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一是做好工作銜接。主動加強與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機制,第一時間將上級有關通知轉發至各縣(市、區),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并指導開展工作。
二是建立管理機制。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相繼啟動職能劃轉工作,將宅基地審批管理納入農經股(站)并增設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指導鄉鎮設立宅基地審批受理窗口,公布審批辦事指南,建立聯審聯辦制度;完善村級民主管理程序,為村民提供宅基地和住房建設審批及規劃核實等事項的代辦服務。
三是組織業務培訓。聘請相關部門專家,針對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轉、糾紛仲裁管理及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利用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就法律政策進行權威解讀,切實提高從業人員能力水平。
四是開展摸底調查。結合國土調查、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等工作,組織各縣(市、區)對全市宅基地和農房利用現狀及違法違規問題進行摸底調查。從承德的情況看,全市現有宅基地81.1萬處,涉及面積42.5萬畝,其中閑置宅基地1.7萬處,面積0.85萬畝。長期無人居住的住宅3.9萬處,其中出租用于日常居住的4656處;用于發展民宿經濟、鄉村旅游、養老、康養等項目的1794處;用于倉儲、發展手工業等用途的191處,其他用途79處。審批宅基地34.2萬宗,其中實際建設超過審批標準的2.1萬宗;未經審批的宅基地2809宗,其中實際建設超過當地標準的數量138宗,不符合一戶一宅的1992宗。城鎮居民購買宅基地559處,涉及面積324.1畝。宅基地需求面積2837.8畝,涉及農戶7097戶。
抓好五個問題
一是“一戶多宅”現象如何解決。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多、基層政府對農民建房缺乏正確引導和管理,導致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農村建房處于無序狀態,一些地方普遍出現了農民超標準占用宅基地建房、未經審批任意建房以及建新不拆舊等問題,農民住房亂占、多占現象嚴重。
二是農民建房用地需求怎么滿足。宅基地審批的首要條件是用地建房要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等相關要求,然而目前承德市絕大多數村鎮規劃不夠科學詳細,建設布局零亂,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很難銜接,甚至還有117個村尚未制定規劃,無法適應新農村建設對宅基地管理的需求,農民有用地需求卻得不到滿足。
三是農經隊伍力量亟需加強。當前,基層農經隊伍力量愈加薄弱,部分鄉鎮農經站與農技推廣、財政等站所合署辦公,80%以上沒有專職農經員且人員變動較為頻繁,加之大多數剛參加工作對政策把握還有所欠缺,業務能力有待提高,體系不健全、隊伍不穩定、力量不匹配、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十分突出。
四是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待推進。在城鄉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村民外出務工已成趨勢,但由于宅基地的不可交易性加之多年形成的保留“老宅”思想,宅基地和房屋閑置現象比較普遍。有的農戶在城里買房的同時,又在農村修建新房,進一步擴大宅基地占用面積,造成房屋閑置數量不斷增加。農房的盤活利用必須建立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之上,承德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率較低,也成為了制約農房盤活利用的主要因素。
五是違法處置周期長、難度大。針對未批先建、占地搶建等行為,即使相關部門在建房期間發現問題,也下達了停工通知書,但違法者如果繼續建房,就會使事件進入較為漫長的立案查處過程,等查清事實移送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時,房屋往往已經建成,想要再去拆除難度相當大。宅基地涉及農戶切身利益,處理不好極易引發甚至激化矛盾,地方政府在處置上往往比較慎重,采取的措施難以達到有效治理的目的,導致宅基地違法用地現象越來越多,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對策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健全管理機構。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媒介,通過印發明白紙、張貼宣傳標語、趕知識大集等方式,加大對農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在全社會形成節約用地的輿論氛圍,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群眾依法用地的責任意識。加強農經機構建設,建議在各縣(市、區)農業農村管理部門下設農村經營管理局,按照本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業人口數量以及承擔的工作職責,核定縣、鄉兩級農經人員編制,科學設置股室及窗口,充實專業力量,落實經費保障,確保有機構管事,有專人干事。
二是科學制定規劃,確保用地規模。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地制宜、科學評估、合理布局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及標準,實現兩者有機銜接,為日后發展預留充足空間。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荒坡地、廢棄地,增加建設用地指標面積。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村生態、農業、建設空間全域布局,通過深入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實現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的土地利用格局,為社會資本參與進入創造良好條件。
三是制定獎懲政策,盤活土地存量。建立宅基地騰退置換獎勵機制,允許村民通過自愿協商等手段將原有宅基地和房屋有償調劑給申請宅基地建房的本村其他農民。鼓勵村民進城落戶,對已在城鎮購房定居或愿意進入城鎮規劃區定居并自愿退宅還耕的,地方政府應給予適當獎勵;農民放棄宅基地后,其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益不應受到影響,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享有的政策待遇應保持不變。對廢舊土地進行開墾整理,適宜作為經濟建設的可作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或流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四是開展調查清理,嚴格依法行政。按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原則,因地制宜開展“一戶多宅”、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的調查清理工作。落實“一戶一宅”制度,嚴格申請條件,規范審批流程,合理確定標準,健全公開制度,對超面積占用宅基地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分區域、差別化、階梯式制定收費標準,提高農戶非法取得成本。充分發揮村級協管員作用,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的日常監管,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統一指揮形成合力,堅決有效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現象,使宅基地管理工作步入合理規范化軌道。
五是激活閑置資本,增加農民收入。謀劃制定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實施方案,規范閑置農房宅基地流轉交易、重建改建審批、租賃使用權登記、示范單位驗收標準及流程,明確任務分工,強化政策保障。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不斷深化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充分調動村集體積極性,共同參與整村盤活、集體收儲、合作經營等流轉行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鄉賢資源和工商資本參與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積極探索自主開發、合作聯營等多樣化商業模式,不斷創新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方式方法,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