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繞,溪水潺潺,在浙江省桐廬縣百江鎮聯盟村,成塊連片的優質稻田長勢喜人,像是大自然鋪就的美麗畫布,也勾勒出了聯盟村農民們這一年的希望。
農田是農民的“飯碗”,然而年輕人外出拼搏務工,老年人無力種田,農田拋荒的現象在農村日益突出。2015年開始,桐廬縣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直營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企業”社企合作模式、“農戶+農業企業” 土地股份公司模式、“農民之家+企業”股份合作模式等,在放活土地經營權、探索土地股份制改革上先行了一步。
經營權入股,村民腰包更鼓了
走進農戶邵祥云家中,今年75歲的他正與妻子做著簡單的套筆手工活。如今,他們不用像以往那般為了口糧下田干活了,家中5口人將近2畝地統一由村里流轉給了桐廬縣糧油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植,每年按照400斤干稻谷/畝或者600元現金/畝分紅。
“我們老百姓手腳都騰出來了,年紀大的該享福享福,年輕的就去創業,再也不用盯著這一畝三分田了。”談起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分紅,邵大伯憶起了以往,“我們種田的得看天吃飯,能有什么樣的收獲你說了不算,更多的只能是老天說了算了,有時候一年下來還要虧了老本。”
2015年,百江農發糧油合作社成為桐廬縣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試點單位,采用“土地股份合作社+企業”的社企合作模式。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先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再入股企業開展產業化經營,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解放勞動力,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還能為“股東”們提供就業崗位,邵祥云一家就是受益者。
入股以后,邵祥云閑得身子骨“癢”了,就去合作社地里干干活,若是當日有事或者不想干活,就在家休息。一年下來,也有兩萬多元的工資,再加上入股的租金與分紅,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不用再擔心天旱和水澇,田里的收入一分不會少,真要感謝方雪勇這個領頭人!”
村民口中的方雪勇就是桐廬縣農發糧油合作社的理事長,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參與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企業”社企合作模式。
“農民嘛,都覺得手里有地種,心里才不慌。土地經營權入股,既實現手中有地,又有分紅收益,所以很受大家的歡迎。” 方雪勇介紹,農民們不再被束縛于土地上,合作社也得以進行規模化、全程機械化生產,再加上百江污染少、氣候適合的生態優勢,合作社所產農產品始終保持高品質,售價與銷路自然十分可觀。2019年,合作社獲得純利潤500多萬元,其中120萬元用于農民與村集體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分紅,獲利的雙方都笑開了眼。
合作社發展了,方雪勇首先考慮提高社員的收益。近年來,合作社對核心區塊550余畝農田分配年收益,從每畝600元提高到720元。此外,每年春節合作社還對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慰問,每人5公斤大米、1斤干黑木耳和1斤干香菇。與此同時,合作社還對社員實行“二次返利”。最近幾年,合作社每年用于給社員分紅的現金達到十幾萬元。
對于聯盟村來說,400多畝集體土地的入股,也為該村帶來了20多萬的經營性收入。“依托聯盟村優美環境、宜人氣候以及千畝稻田的自然景觀,我們打造了稻香櫻語田園綜合體項目,山坳坳也變成了網紅村,相信游客會越來越多。”聯盟村黨委書記臧社軍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土地經營權入股為農民、村集體、企業(合作社)帶來多贏的實例,在桐廬大地上數不勝數。
分水大路糧油類專業合作社采用“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直營模式,2018年經營收入229.62萬元,保底分紅105萬元,返利社員15萬元;桐廬高峰藍莓種植有限公司采用“農戶+農業企業” 土地股份公司模式,高峰村將集體經營的80余畝坡地折價入股,村集體預計每年可得到股份分紅4萬至5萬元……一塊塊種滿作物的農田,一筆筆實而又實的分紅,一張張滿是歡喜的笑臉,一個個蓬勃發展的產業,土地經營權入股正激發著桐廬農村的發展活力,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勁動能。
機制有保障,產業發展更興盛
游環村綠道、賞千畝玫瑰、聞浪漫芬芳……走進鳳川街道三鑫村,一副風景秀麗、鮮花環抱的“歸園田居圖”映入眼簾。
自2015年,桐廬被農業農村部列為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縣以來,鳳川街道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以三鑫村千畝玫瑰園為依托,以桐廬鳳溪玫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試點,采用“農民之家+企業”股份合作模式,農民土地入股到農民之家服務社,由農民之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到股份制企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股份農業”跨越式發展。
好政策要想好落地,離不開一系列配套制度的保障。
在經過廣泛調研后,桐廬下發《關于合理確定農村土地流轉指導價格的意見》,以試點所在地區土地租賃、流轉均價為參考,根據原有合同條款適當增減,確定每畝入股均價,再乘以入股年限(初步確立以10年為限)核定股金,找到農民、村集體、企業(合作社)的利益最大公約數,為實現各方共贏奠定扎實基礎。
同時,在章程、制度中明確“公司董事會要有農民或者農民代表1人以上。公司監事會由3人以上組成。監事會中的農民或者農民代表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建立財務定期公開制度,確保農戶可以全程監督經營決策、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當前,不少農業產業仍然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局面,對此,桐廬不斷擴大種植類產品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土地股份組織必須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確保把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2017年,在縣農業部門的指導下,三鑫村農民之家創業服務社與浙江鳳鑫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桐廬鳳溪玫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資公司成立后就召開了第一屆股東會,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由三鑫村代表擔任合資公司副董事長/董事和監事,實行財務透明和公開。按公司法建立公司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經營。
通過股份合作,建立村企聯合機制,三鑫村“兩委”組織發動群眾、協調矛盾糾紛、流轉集中土地,積極協助公司向上爭取政策和項目。另一邊,鳳溪公司協助修編三鑫村總體規劃,負責建設提升入村口形象節點、環村綠道、農田噴滴灌設施等基礎設施,深化美麗鄉村建設。
“2017年有1440元的保底收益,近2000元的股份分紅,加上工資,年凈收入超過6萬元。”三鑫村竹桐塢自然村的皇甫海順對家門口的工作很滿意,入股前家庭承包土地2畝,以種植水稻為主,年凈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土地經營權全部入股,皇甫海順的收入更是翻了幾番。
企業(合作社)有了發展空間,村民有了良好收益,產業發展自然蓬勃興盛。
“鳳溪玫瑰”以芳香產業鏈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提升主題芳香農場,組織培訓村民為職業農民,創建芳香市集匯集特色產品增加村民收益。
同時,改造利用村落存量建筑創建眾創空間,開展大學生創業大賽等,邀請返鄉創業者加入產業融合項目模塊,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服務,推薦給創業資金孵化團隊創業項目,引進創業團隊15個,內容覆蓋芳香產品、園藝花道、甜品烘焙、營地教育等。
目前,“鳳溪玫瑰”已完成項目投資4968萬元,覆蓋農戶485戶1500多村民、入股土地1050畝,高標準建成了玫瑰花種植基地,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已經形成。未來,還將在芳香生活和實踐教育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上積極探索,努力將“芳香產業”做大做強。
(浙江省桐廬縣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