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贛州集體經濟發展有妙招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許太強 字號:【

  近年來,革命蘇區江西省贛州市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搶抓政策機遇,堅持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不斷推動村集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17年,率先在全省消滅“空殼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了近2倍,所有村都有實體、有項目;2018年,全市所有村集體都實現了5萬元以上的經濟收入,集體經營性資產持續增多。2019年,全市所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過5萬元,村均達13.25萬元。2020年上半年,已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21億元,其中經營性收入2.58億元,村均7.45萬元。

  出臺政策,強化支持,解決好“不好抓”問題

  贛州市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比較薄弱,實現村集體經濟原始積累,挖掘“第一桶金”十分重要,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加大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若干措施,營造發展環境。為推動政策落地落實,制定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14條具體措施,11個市直單位量身制定政策清單,在財政、用地、金融、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比如:市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風險緩釋金,撬動銀行信貸資金80億元,投向貧困村發展產業;明確每個貧困村最高可申請貸款100萬元,由財政貼息3—5年。各縣(市、區)結合精準扶貧,采取財政補助一點﹑幫扶單位扶持一點﹑銀行信貸一點“三個一點”模式,全市2565個村建有光伏發電站,確保村集體每年有穩定收入。發生征地拆遷的村集體,可預留一定比例建設用地;實施土地“增減掛”項目中,按一定標準獎勵給村集體;在高標準農田改造中,新增土地的經營權歸村集體所有。

  加強指導,提升能力,解決好“不會抓”問題

  為解決鄉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視野不夠寬、辦法不夠多等問題,贛州市從培訓指導、示范交流等入手,著力提升抓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素質。

  總結梳理發展模式。在總結2017年以來全市發展村集體經濟7種模式的基礎上,重新梳理總結政策紅利型、出租出讓型、股份分紅型、有償服務型、生產經營型等5大類30種具體模式,收集64個典型案例,印發《贛州市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案例選編》,對每種模式、案例進行點評、分析,供鄉村干部學習借鑒。

  大力實施技能培訓。將發展村集體經濟課程納入市本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黨組織建設等各類培訓內容,采取專家授課、實地參觀等方式分類培訓,幫助鄉村干部拓寬發展思路。上猶、定南、安遠、尋烏、石城等地廣泛開展各類現場實踐培訓,將課堂教學搬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提升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實操能力。

  強化激勵,培育能人,解決好“不真抓”問題

  發展村集體經濟,具體工作還是要村級組織來實施。諸多實踐證明,“領頭羊”對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十分重要。

  出臺獎勵政策。2019年,市委專門出臺辦法,將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與村干部收入增長相掛鉤,明確“每年可按本村年度新增經營性收入20%”發放獎勵;對發展基礎較好的經濟強村,可通過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允許村干部增加持股比例等方式予以獎勵。從2019年獎勵兌現情況看,發展好的村,個人獎勵最高的接近1.5萬元。石城縣對經營性年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一次性獎勵村干部1個月基本報酬;對發展村集體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村干部,在鄉鎮站所事業編制工作人員招錄中給予適當加分獎勵。瑞金市對新辦集體經濟長效項目,并能獲取持續性收入的村,市財政按投資額20%的比例進行資金獎補。通過建立工作激勵機制,實現“利益聯結”,鄉村干部自覺把“集體事”當作“自家事”,有效推動村集體經濟穩步創收。

  選優配強帶頭人。堅持好中選優配齊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在2018年換屆新當選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致富能手2105人,比上屆新增358人。在推行村黨支部書記逐步兼任村委會主任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過程中,廣泛選任社會各界賢能擔任村集體“領頭羊”,帶領村民發展好集體經濟。

  改革創新,加強管理,解決好“難持續”的問題

  加大改革創新步伐,持續強化村集體經濟規范化管理,對于確保村集體資產持續增長保值、防止集體資產流失、杜絕“殺雞取卵”式的發展意義重大。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五步工作法”(清資產、定成員、量股份、創實體、活經濟),將集體資產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給村集體成員,逐步形成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營機制,為村集體持久健康發展打牢基層組織框架。全市村級集體已經基本完成清產核資、成員界定、折股量化、成立“三會”等工作,全市已有超過60%的村集體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

  加強集體經濟規范化運營。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建設年活動,制定出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統計及財務管理辦法》,組織開展村級“三資”全面清查,把集體土地對外承包、集體資產租賃經營、集體項目發包經營等,作為“四議兩公開”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強化村務監督管理,嚴防村集體搞短期行為,把資源資產用盡賣光或盲目新增債務現象發展,嚴厲查處借集體經濟發展之機搞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確保村級集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瑞金市、會昌縣、寧都縣、石城縣等地制定細化建立完善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從源頭上有效杜絕集體資產流失。

  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全面實現電算化。贛州市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網的信息監管平臺,全市3468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級財務電算化核算。實現“三資”電算化后,大大提高了“村財鄉代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基層農經人員不足及手工填報農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報表的壓力和煩惱。

  通過一系列系統管用的措施,贛州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脫貧攻堅質量得到鞏固,村級組織威信進一步樹立,村集體資產資源有效盤活,村集體“三資”管理水平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增加了收入,嘗到了甜頭。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