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地處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下轄“一市兩區三縣”,分別是江山市、柯城區、衢江區和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近年來,衢州市以“三地一房”改革為核心,以“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為平臺,科學推進農村宅基地和農房改革,通過聚焦宅基地規范管理、節約集約、三權分置、動能轉換四大重點領域,開展一系列體制機制試點,打造出“農房—集聚—改革—產業”的宅基地和農房改革工作鏈條,走出一條獨具衢州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為浙江省“重要窗口”打造貢獻“衢州力量”。
聚焦宅基地規范管理,構建科學的農民建房體系
解決三大管理難題,夯實宅基地規范管理基礎。一是開展農房整治,處置違章建房難題。全面開展農房整治,從2018年開始,全市共整治“一戶多宅”、附房等違法建筑34.3萬宗、面積1705萬平方米。二是實施“一張表”審批,解決建房審批難題。按照“一窗受理、后臺辦結”原則,實施規劃、國土“一張表”審批模式,提供線上審批、全程代辦等服務,明確農民建房審批各個環節辦理時限,實現農房審批時限由原來的90個工作日縮減到30個工作日。三是建立全程管理機制,破解建房監管難題。依據江南韻味、浙西特色、鄉土風情,設計并免費提供240余套通用圖集供建房戶選擇,制定農民建房風貌管控正負面清單;加強對農村建材產品質量監督、建房質量安全和建筑工匠管理;按照“帶方案審批、帶協議履約、帶公示施工、帶信用建房”的“四帶審批”要求,確保建筑放樣到場、基槽驗收到場、施工過程到場、竣工驗收到場“四到場”。
加強“軟件”“硬件”供給,支撐宅基地管理實現“三化”。一是編制鄉村規劃,力求布局科學化。建立“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村莊布點規劃、村莊規劃、村莊設計、農房設計”+“農村特色風貌規劃”的“1+4+1”鄉村規劃體系,推動村莊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兩規融合”。明確“六不能、四必須”:不能在沿路沿河沿岸控制區、不能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不能在風景名勝區、不能占用優質耕地、不能在地質災害隱患區、不能圈占大圍墻建房;必須塊狀集中建房,必須限制建筑高度,必須統一建筑風貌,必須美化綠化庭院。全市8145個自然村現已按照分類引導管控要求,確定適建村1148個、限建村4226個、禁建村2771個、農民集聚點91個。二是搭建信息系統,力求管理信息化。強化大數據運用、智慧化管理,建設房地信息系統,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網通辦”,目前房地信息系統已在全市推廣應用,開通建房在線審批、建房貸款、房屋查詢等功能。三是制定政策法規,力求管理法治化。起草《衢州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重點對規劃和用地、申請和審批、建設和管理及法律責任等進行規范,目前已提交市人大走立法程序。
聚焦宅基地節約集約利用,實現人口梯度集聚安置
龍游縣作為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有序引導3萬多人口梯度集聚,走出一條“自然村整體搬遷、公寓式集中安置、宅基地同步復墾、差異化補助補償、公司化運行管理”的新路子。一是三級分層安置。在縣城及中心鎮層面,開發縣級安置小區,主推公寓式安置,現已建成縣城晨東、湖鎮陽湖、溪口翠竹、詹家芝溪等4個小區;在中心村層面,設立村級建房集聚點。推進“跨村建房”,非本村建房戶在符合一戶一宅前提下放棄原有宅基地,可在其他中心村申請建房。二是梯度轉移安置。將部分中心村農民異地搬遷集聚后退出的質量較好的房屋,協商調劑給符合下山脫貧與退宅還耕條件但又無能力進城集聚的生活困難農戶,允許按下山脫貧農戶的標準進行安置,并給予政策幫扶。三是舊村改造安置。由村集體出資在中心自然村收儲農戶舊房屋和宅基地,統一平整后,組織有償選位,促進人口向中心自然村集聚。如溪口鎮石角村,村集聚小區現擁有新房70余幢,共節約建設用地1萬平方米。四是老年公寓安置。探索“宅基地換養老”安置模式,對于部分低收入農戶通過老年公寓的方式進行安置。安置對象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交歸村集體所有,即可無償使用由村集體出資建造的老年公寓直至其過世。
聚焦宅基地“三權分置”,激活宅基地和農房價值
盤“活”一批房,發展美麗經濟幸福產業。一是發展民宿產業。常山縣天馬街道天安村在村民整體搬遷后,將10幢夯土房集中收儲,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交由鄉賢打理,鄉賢在盡量保留夯土房原有風味的前提下,整村打造鄉村民宿群“云湖仙境”,有效實現了村民、村集體、鄉賢三方共贏。尤其是開化縣華埠鎮和柯城區九華鄉,通過試點帶動,共培育白金民宿2家,占全市白金民宿的2/3,省定高端精品民宿10家,占全市高端精品民宿的25%。二是滿足住房需求。衢江區高家鎮利用閑置宅基地改善低收入農戶住房,有效解決低收入農戶危舊房問題。開化縣楊林鎮東坑口村將村委閑置樓房改造成“鄉賢樓”,回鄉投資創業且有住房需求的鄉賢可以租賃公寓,解決“鄉賢回鄉無房住”的難題。三是發展物業經濟。江山市張村鄉秀峰村等地利用閑置農房發展來料加工、飯店等物業經濟。
用好一本“證”,激活宅基地、農房價值。一是開展不動產頒證。針對流轉做民宿的閑置農房,給流出農戶和流入主體分別頒發不動產權證,流出農戶的不動產權證上注明擁有宅基地資格權和農房所有權,流入主體的不動產權證上注明擁有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使用權。針對有利用價值的違規“一戶多宅”,柯城區、江山市等地開展集中收儲,并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戶主頒發不動產權證。二是建好一個平臺。依托市金控集團產權交易中心建立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通過平臺整合鄉村資源,對外發布招商信息、組織線上拍賣,發揮平臺對接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實現農村閑置資源資產溢價。今年前10個月,全市農村產權平臺交易額已達1.2億元。三是打通一條融資渠道。開化縣向省自然資源廳申請在宅基地管理系統中開發宅基地“三權分置”子模塊,在模塊中實現農房使用權流轉抵押登記,目前華埠鎮金星村農戶、宅基地和農房流轉主體通過宅基地和農房抵押最高可貸款100萬元,并執行基準利率。四是爭取一個全國試點。積極爭取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國試點,通過努力,江山市成為浙江省新增3個試點縣之一,目前江山市已形成試點實施方案報農業農村部。該方案涉及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行使、宅基地農戶資格權保障、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抵押以及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有償使用、收益分配、審批、監管等內容。
聚焦宅基地動能轉換,助力鄉村振興大花園建設
聚焦“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開展鄉村品牌化經營。沿衢州錢塘江“一江兩港三溪”(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馬金溪、石梁溪、廟源溪)總長約280公里,兩側各約3公里范圍約1000平方公里,按照“空間規劃率先在帶上明確、資源要素率先在帶上集聚、土地流轉率先在帶上完成、各項改革率先在帶上試點、書記縣長率先在帶上負責”的要求,開展鄉村品牌化經營,積極利用宅基地和農房改革發展美麗經濟幸福產業,以更優惠的政策吸引工商資本參與農村發展,大力支持鄉賢回鄉投資創業。
打造“五朵金花”。打造金“微盟”,柯城區萬田鄉等地以農房整治為契機,以拆出的集體建設用地建成“小微企業創業園”,服務村民創業就業。整出金土地,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對農村宅基地進行復墾,建設美麗田園。建好金屋頂,利用農村屋頂,大力發展光伏項目,實現扶貧重點幫扶村均收益6萬元。興旺金民宿,目前全市共有22家銀宿以上高端精品民宿,其中白金民宿2家。種出金樹葉,積極發展一村萬樹綠色期權,如柯城區已有129家企業(商會、鄉賢)參與認購,資金達500萬元以上。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