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2017年,江蘇省南通市推進高標準農田、適度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聯盟“三個全覆蓋”工作,東陳鎮凌云社區作為試點村,在村級集體規模經營新型合作農場方面作了積極探索,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合作農場經營方式剖析
合作農場概況。凌云社區合作農場位于如皋市東陳鎮凌云社區,是由凌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發起的,以“強村、富民、興農”為目標,以高標準農田和農地股份合作社為依托的合作農場。該農場由農戶自愿土地入股的方式聯合組建而成,實行“自主經營、干部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采用“合作社+股民土地入股+社區干部管理”的模式,目前共有成員1034戶,總耕地面積4362畝,主要從事小麥、水稻、果蔬、花木的種植。
合作農場管理方式。凌云社區合作農場探索建立了兩套管理制度,分別是生產經營管理制度與財務管理制度,兩者制度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形成了用制度管事、管人、管錢的良好機制。
生產經營管理中,主要實行“統一生產調度、統一農資供應、統一責任落實、統一績效核算”,全程農業機械化,全程績效核算。一是對生產經營過程實行“六統一”:統一原材料采購、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用工定價、統一收烘出售、統一績效考核。二是針對管理員日常工作與經營效能,建立管理員獎懲機制。年初與管理員簽訂管理協議,管理員實行基本工資和考核工資相結合,基本工資:根據各自管理的面積,每畝20元;考核工資:收獲時按國標標準,對超出規定產量的部分按20%獎勵給管理員,同樣低于規定的按20%賠款。
財務管理方面根據南通市《關于加強村級集體規模經營財務核算管理的意見》與《關于規范村集體規模經營收益分配和會計基礎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凌云社區新型合作農場對加強財務管理主要是實行“六個統一”制度。統一賬戶管理。合作農場在銀行開設了一個基本存款賬戶,及時登記銀行存款日記賬,定期核對賬目;支票和財務印鑒分別由兩人保管,支票在會計處,印鑒在鎮代管款記賬員處。統一賬務系統記賬。合作農場根據要求統一使用市規定軟件進行記賬,定期生成報表和清單。統一票據領用。合作農場的收入票據統一使用市統一印制的規范專用票據,由鎮農經中心統一領取,不得使用普通收據入賬。所有合作農場采購的各項費用(農藥、化肥、種子等全部要有正式的合同及帶稅務和監制票據發生方可入賬。統一資金申撥使用。合作農場平時的賬戶余額只限于少量備用金,資金收支統一登記在鎮農經中心代管資金賬戶,合作農場專戶核算。日常資金使用同村級資金使用同步管理,實行理事長一支筆審批。單筆超過2000元的由理事會成員會簽后,先由記賬員審核把關,然后到鎮農經中心申撥;1000元以上支出統一實行非現金結算,包括農戶的所有土地租金,合作農場的用工支出等;大額支出超10000元以上由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共同會簽方可列支。統一采購供種及農藥物資的供應。合作農場全年兩季的種子、農資等全部實行由合作農場理事會成員根據市場需求及生長的周期等因素共同協商形成統一意見,統一實行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的采購和供應。統一進行施肥和病蟲害的防治。合作農場根據作物生長的周期及病蟲害的防治要求,由合作農場統一進行集中施肥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
收入分配分紅機制。建立保底增收分紅機制,股民入股的土地每年每畝可獲得900元的股金。年終效益好的可適當進行分紅。2018年合作農場,共收入308.4萬元,支出:股金108.7萬元,機械作業、種子、農藥、肥料、用工等費用148.9萬元,農戶紅利分配18.1萬元(即150元/畝),合作農場實際凈收入32.7萬元。
啟示與問題
黨的基層組織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有可為。2018年凌云社區被南通確定為“三個全覆蓋”試點村后,社區黨支部一是組織學習研究政策,統一思想認識,將上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作為解決社區經濟薄弱村發展的突破口。二是注重調查研究,詳細了解社區土地經營實際狀況,了解村民思想狀態、機械作業人員及售種、售藥、售肥等情況和相關種田大戶種、收、售等相關情況。三是召開黨員大會、議事代表會等多種形式會議傳達精神,解說土地入股社區農地股份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施土地入股的好處,形成強大輿論引領。四是深入發動群眾,鼓勵村民入社參股,細算村民入社后的好處。首先能解決老年股民種不動,中年股民外出打工種不了,年輕股民不想種、不會種的現狀,從根本上解決了土地拋荒問題;其次股民財產性收入增加,用承包地入股合作農場,每年既能獲得土地入股的租金收益,年終又能獲得紅利分配得益;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增加股民的工資性收入,老年股民能利用空閑時間到合作農場經營的地塊打工,形成獨特的老齡人二次就業現象,半勞動力和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在二、三產業就業,增加了工資性收入,收入是種地的幾倍。
巧借惠農政策,爭取資源補助。凌云社區合作農場借助“省級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爭取到相關補助。一是省級經濟薄弱村項目80萬元,新建700多平方米的儲糧庫一座。二是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項目80萬元,新建烘干主機房1座,購置了熱泵式烘干機4臺套,烘干輔助設備1套,新筑900多平方米的曬場1塊,250KV變壓器1臺套等。三是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培育(農民合作社實施方向)項目40萬元,購置了樂星牌拖拉機3臺、神農15行條播機3臺、水田打漿機3臺、旋耕機3臺、撒肥機3臺。四是2018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項目50萬元,欲購置久保田PRO888收割機2臺。以上四個項目共獲得惠農政策性補助250萬元,至目前凌云社區合作農場固定資產實際投入了360多萬元。
面臨的問題與建議。一是采購類項目(如農藥、化肥、種子等)超5000元需要通過平臺交易,容易耽誤時令。因種植業的季節性和時期性較為強烈,特別在治蟲用藥方面,經平臺交易周期長,易錯過最佳時期,對農業生產不利。建議能通過政府采購平臺目錄下的列入單位進行采購,建立簡易操作程序,這樣既能省時又能降低成本。二是合作社種植多是村干部自主經營,農作物生產本身專業技術要求也高,種植過程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影響合作社的收成。建議市鎮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技術指導服務。三是合作社人員力量不足,管理規范化很難實現,現金會計、總賬會計、保管員現都由村經營員一人擔任,不好操作。建議采取委托記賬、代理記賬等方式保障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運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