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樣時節別樣春耕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覃宏輝 字號:【

  雨水時節,萬物萌動,疫情之下,如何“抓防疫”的同時“促春耕、保豐收”?2月18日,筆者在湖南省沅陵縣涼水井鎮劉家壩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了一番“別樣春耕”。

  留住好勞力

  劉家壩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成立,現有社員120多人,種植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200多畝,年產銷1000余萬元。

  在合作社的生產基地,只見社員戴著口罩,有的在地里忙碌地收獲大白菜,有的在給大棚蔬菜秧苗培管,有的在田中下種香芋,開墾、種植、施肥,交叉耕作、忙而有序,流動宣傳喇叭擺放在田埂上,現場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呈現出一派抓防疫和抓生產兩不誤的喜人景象。

  據合作社負責人劉昌國介紹,今年在合作社務工的有20來人,外地返鄉的農民工占多數,勞力好,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外面好玩但買不到陪伴,在家門口就業可以照顧老小!”向朝陽原本在外地打工,這兩年父母年老,小孩讀書,考慮到照顧方便,商量今年就在家門口找事做。前些天,從他人口中得到合作社招工消息,他們馬上取得聯系,就留下來到這里上班。干農活是他的老本行、好把事。他認為,每月3500元左右工資也不差,在家能節省不少錢。車旅費、租房費等開支不用說,米、菜等生活基本物資自己可以種,就近打工算是找對路了!向朝陽感慨道。

  今年開春,為確保返鄉農民工留得下、留得住,沅陵縣鄉村三級發動,實行“專班”干部代招工,用工單位承諾給好待遇、好環境、好進升通道,并派車點對點接送。

  雖然地里人少開闊空氣好,但合作社還是要求戴上口罩,每天測體溫,對農具消毒,合作社專門排班,確保分時下地、分散干活,在一塊地里,不允許扎堆聚集干活,前后左右彼此相隔1.5米以上。劉昌國認為,主動防控疫情做到位,才能確保打贏防疫攻堅戰,才會獲得農業好收成。

  有事就@

  “手指一點,春耕的各種信息就發送到了社員微信里,這比以前方便多了。”劉昌國說。往年這個時候,劉昌國都會召集社員集中開會商量春耕備耕,今年面對疫情,他選擇通過微信群統計村民種植數量、地塊調整、農資需求等信息,聯系客商爭取訂單,協調農資供應商及時把種子、化肥等農資送到社員家中、田間地頭。

  “在微信群里看農事、學技術,增產增收有保障。”社員劉強開心地說,今年,他打算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擴大耕種規模,與合作社抱團發展。

  “地膜土豆高產栽培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地膜土豆播種時溫度尚低,以長根為主,芽生長很慢。3月初土豆相繼出苗,需及時破膜放苗……”正月初十,社員“點菜”專家“配餐”微信群很熱鬧,合作社專門請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史官樹“宅”在辦公室開展技術指導。

  “以前如果社員碰到問題,我們就得下鄉一趟,一天下來也解決不了幾個問題。現在通過微信群,采取圖片、小視頻、文字等方式,建立“點對點”聯系,隨時隨地線上問診對癥開“良方”,雙方不見面不接觸就能解決農戶的頭疼難題。”史官樹說。

  盡管村民出村不方便,農資店大多沒開門,田間的施肥、灑藥等管理可不能延誤,社員劉軍并不操心,合作社利用微信早就統一為社員定購調配了春耕生產所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足不出戶備春耕”成為當前春耕備耕圖景,疫情正倒逼著合作社打造社員服務的升級版。

  暖心相助

  “真沒想到,申請使用農行的線上貸款產品,不用出門就解決了我的擔憂,全部的流程還這么快,前后半個小時就下了款,這秒批的速度杠杠的!”合作社春耕的資金有著落了,劉昌國樂得合不攏嘴。

  劉昌國對成本賬算得精明,每年的春節前后幾天是農資價格最低時,為了降低種植成本,他總是瞅準這時段著手采購種子、化肥等農資。“現在縣里對抗疫要求特別嚴,外出都不方便了,許多部門都延遲上班了。”他擔心拿不到貸款,心里著急。如果不能及時得到銀行貸款,春節前給農資商店交的幾萬元訂金就得泡湯,今年的蔬菜種植會受影響。

  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農行沅陵縣支行客戶經理立即通過電話與他對接,在詳細了解其生產經營、資金需求后,以視頻通話的方式指導他通過掌銀順利獲得20萬元的“農銀e貸”線上貸款。

  疫情發生后,人行湖南沅陵縣行支行出臺了《沅陵縣金融支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實施細則》,提出11條措施,引導轄區金融機構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貸款到期實行無還本續貸或延期還貸,創新開發“暖心快貸”線上融資產品,為企業提供增額貸款,緩解企業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切實減費讓利,對人行專項再貸款支持的全省重點防疫保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湖南沅陵縣支行)

責任編輯:朱梓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