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建祥家庭農場:硬核防疫不誤農事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井立義 王 耀 胡 東 字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山東省東平縣建祥家庭農場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一方面要竭力防控疫情,對大家生命健康負責,另一方面要搞好春耕備耕,確保不誤農時。

  日前,筆者見到農場主張成龍時,他正在麥田里指揮農機手施肥、噴藥。盡管戴著防護口罩,但仍然可以看出,他略顯疲憊的臉上透著自信。張成龍介紹,從臨近春節到現在,農場一直沒有閑著,這兩天總算忙出了頭緒。

  身為“80后”的張成龍出生在東平縣沙河站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農村面貌貧窮落后、農業生產方式陳舊、農民群眾生活艱辛的境況從小印在了他的腦海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土地撂荒、農產品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逐步顯現。為此,他于2013年12月注冊建祥家庭農場,籌集資金300多萬元,建設糧倉、機庫、辦公室、看護房等,購進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高腳打藥機、植保無人機、卷盤式噴灌機、秸稈打捆機等農機具,累計流轉土地1100畝。他拿出900多畝種植小麥、玉米,還承擔了縣農業農村局和山東農科院小麥新品種展示、高產創建、糧食攻關、肥料減施增效、小麥播前鎮壓、播后鎮壓等試驗項目。另外100余畝建了蔬菜大棚,主要種植黃瓜、豆角、西紅柿、馬鈴薯等,一年四季不間斷供應市場。農場配合全縣開展的“廁所革命”,在蔬菜基地新建400立方米農村廁所集中發酵池一處,既解決了糞便亂倒、環境污染問題,又能以沼液作肥料,讓廢棄物再利用,靠綠色生產技術種出安全營養的蔬菜。農場注冊了“建祥農場”商標,以品牌開道將蔬菜打進周邊縣區超市。2019年農場實現總收入520萬元、利潤85萬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年來,農場先后被認定為縣、市、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張成龍攜農場加盟農機合作社并當選理事長、被聘任東平縣沙河站供銷社主任、榮獲“東平英才”“鄉村之星”“十大返鄉農民工之星”等稱號。

  辭舊迎新之際,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張成龍以新型職業農民的擔當和情懷,舍小家、顧大家,冒著巨大風險,迅速組織農場員工主動協助當地政府、村組做好人員疏導、疫情排查、秩序穩控等工作,自備消毒液用高腳打藥機對鎮政府駐地和周邊李村、于樓等6個村的街巷進行消毒,及時清運生活垃圾,向王堂村捐款1000元購買防護用品。

  這絕非偶然。“不忘初心,回報社會”是農場的慣性動作。2018年,農場開展了“送溫暖”活動,給環衛工人獻上大米、豆油、面粉、棉帽等慰問品,價值3800元;2019年,為鎮敬老院五保老人捐贈價值4500元的豬肉、米面等物品。農場還拿出15000元與10個貧困戶結對幫扶、安排5個貧困勞動力進場務工。

  今年的春耕備耕,農場運作還算比較順暢。因為農場已經有了一定規模,除設施蔬菜生產外,大田作物耕種防收等關鍵環節,近些年都是通過簽約委托農機合作社打理,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則在網上下單,且春節前后就能陸續到貨。糧食實行訂單銷售,小麥由三得利面粉加工廠收購,玉米交東平瑞星集團包銷。往年這個時候,省、市、縣專家會準時出現在田間地頭,今年情況比較特殊,只能以非常措施應對。農場充分利用各級農業技術推廣平臺,隨時借助微信、電話、視頻、物聯網等方式接受專家線上指導服務,效果也還不錯。

  這不,交談中,張成龍的電話又響起來,這是縣農業農村局駐農場技術指導員打來的,提醒“今年氣溫偏高,小麥返青偏早,應該提早鎮壓,并預防‘倒春寒’……”

  農場歷來重視生產安全,這次疫情更不敢懈怠。生產經營中,農場采取“硬核”舉措實力寵護農場工作人員:一是進場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疫區人員接觸史。二是進場人員須加微信群,除接收政策信息、防疫常識、注意事項外,出入場區要用手機掃描“泰安通”二維碼,從家到場,從場到家形成閉環。三是進場人員,特別是從事蔬菜生產的人員要“全副武裝”,佩戴口罩、帽子(或系頭巾)、手套,著工裝,每天2次測量體溫,如實登記臺賬。四是員工露天工作不準成群結隊,間距不得低于20米。棚內單人作業,互不交叉。五是每天對人員相對密集的工作場所3次消毒,將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

  當筆者問及“還有哪些困難”時,張成龍顯然有些無奈。“隨著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逐步透明,農民的惜地情節也越來越重,土地流轉費用不斷上漲,再加上農資、用工價格居高不下,糧食售價短期內難以抬升,種糧的利潤空間會遭到擠壓,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降低趨勢。”張成龍不無擔憂地說。另外,建祥家庭農場也與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樣資金比較緊張,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亟待解決;像排灌渠系、農用電網、機電井、機耕道等基礎設施政府也應盡快規劃落實……

  “盡管生產經營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但這都是暫時的、階段性的,對農場的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我們堅信選擇農業這一行當、興辦家庭農場這條路子是大有希望的。有黨的好政策,有各級的關心支持,加上個人努力,農場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談起家庭農場未來走向,張成龍信心滿滿。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平縣農村經營服務中心、東平縣舊縣鄉人民政府、東平縣新湖鎮財經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朱梓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