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
今年稻谷最低收購價公布,將實行限定收購總量
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質儲備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下發《關于公布2020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和《關于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有關政策的通知》。《關于公布2020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明確,2020年國家繼續在稻谷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經國務院批準,2020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關于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有關政策的通知》規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繼續實行并進一步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自2020年起對最低收購價稻谷限定收購總量。根據近幾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收購數量,限定2020年最低收購價稻谷收購總量為5000萬噸。
兩部委:解決車輛“進村難” 保障農業生產物資運輸
2月26日,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做好2020年春季農業生產物資(種子種苗、農藥、肥料、農膜、飼料、獸藥、疫苗、仔畜雛禽、轉場蜜蜂、水產苗種、農機具及零配件、相關物資包裝等)運輸保障工作,全力支撐春季農業生產,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針對部分地區農業生產物資運輸車輛“進村難”、高速公路“上得來、下不去”以及農機具跨區域作業轉運難等問題,通知明確,各地交通運輸部門要全力配合公安機關,有序恢復正常交通運輸秩序,有力保障公路路網順暢運行。
十九部門: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19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經過3—5年努力,工作協同、政策協調的機制更加順暢,支持返鄉入鄉創業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返鄉入鄉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迸發,產業轉移承接能力進一步增強,帶動就業能力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返鄉入鄉創業產業園、示范區(縣),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到1500萬人以上,帶動就業人數達到6000萬人左右。
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做好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2月19日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的意見》。意見強調,圍繞保脫貧、強產業、補短板、防風險、促鞏固,聚焦未摘帽縣和重點貧困村,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突出主體培育、產銷對接、科技服務、人才培養等關鍵環節,加強統籌協調,加大傾斜支持,強化措施落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切實做好產業扶貧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申報
2月12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對2020年新批準建設的農業產業強鎮,中央財政資金通過以獎代補方式予以適當支持。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由各地結合建設內容,用于鎮域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全產業鏈開發經營中的冷藏保鮮、加工營銷等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推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逐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通知還明確了農業產業強鎮的建設條件和申報程序。
農業農村部: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
2月23日,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要點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圍繞全產業鏈,分類分層分模塊開展培訓,組織產業扶貧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經營者、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專業種養加能手等4個培養行動,全年培訓100萬人次,擇優推介一批致富帶富典型。開展高素質農民數據信息統計監測。
聲音:
如今的家庭經營不等同于小農經濟,不是傳統農業的代名詞,不等同于小規模經濟。家庭經營完全可以成為現代農業的載體,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當前,在依法、自愿和有償的前提下,一部分種田能手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經營規模,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成為家庭農場。它們是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升級版,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此外,農民合作社也已成為組織服務農民群眾、激活鄉村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和保障小規模農戶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近日在接受《南方農村報》采訪解讀中央一號文件時表示。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光是生產還不行,還要求他們密切地參與到現代農業的產業鏈條里,特別是現代流通、粗加工、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等。如果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以及企業,它們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得越好,產業聯合體的水平越來越高,就可以通過有效銜接的手段把周圍的小農戶都帶動起來。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一軍近日在接受《新京報》采訪解讀中央一號文件時說。
在人們的慣性思維里,認為鄉村治理僅僅是鄉鎮和村兩級的事情,有的更是把鄉村治理僅僅看作是村里的事情。可能從工作內容上來講,鄉村治理主要是對著農民,落實到村里。但是抓這個工作的力量不能僅僅是鄉村兩級干部,而必須是縣鄉村三級齊上陣,從縣里開始,重視基層,推動資源下沉,如此才能夯實鄉村治理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仝志輝近日在《中國報道》雜志撰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一個得力的鄉村治理工作體系》指出。
數字:
2019年1109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1109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連續7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為0.6%,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長1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快于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1.8個百分點。
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億人
2月2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表示,農民工總量去年已達到2.9億人,其中1.7億人外出務工,包括7500萬人的跨省務工。總體來看,疫情對農民工的影響比較大、也更為直接。人社部將通過支持返崗復工一批、幫助招錄一批、動員投身農業解決一批、鼓勵重大項目吸納一批、扶持創業帶動一批、開發公益崗位安置一批等舉措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
《農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專刊》免費發送到全國近60萬個行政村
為更好地落實中央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在農業農村部指導下,中國農村雜志社編輯出版了《農民文摘·農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專刊》,免費發送到全國近60萬個行政村,用以指導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該專刊電子版通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農家書屋的電子網絡系統進行免費公益推送,同時利用全國農家書屋圖書配送渠道進行投送。自2月14日起,廣大農民朋友可登陸中國農村網首頁,免費閱讀該專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