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場村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魏廟鎮區東1公里處,毗鄰徐沛快速通道魏廟出口,下轄孫大莊、佟場、共和3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共有承包農戶950戶,承包人口3215人,土地確權面積3869畝。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村常住人口4229人,戶籍人口4258人;集體資產總額326.62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261.23萬元,非經營性資產65.39萬元;集體土地總面積5219.37畝,其中農用地4295.47畝,建設用地923.9畝。該村自2017年12月開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已較好完成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量化、股份合作社成立等階段的工作任務。
一、主要做法
(一)以組為單位清產核資、明晰權屬,真正摸清集體家底。佟場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這12個村民小組在人民公社時期是佟場村生產大隊下設的12個生產隊。佟場村1981年大包干以生產隊為單位分地,1994年二輪延包時也是在各村民小組內部調地,可見佟場村一直沿襲著“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所有權形式,各組資源性資產界限明晰。實際工作中,佟場村清產核資工作小組以會計賬簿記錄和“三資”系統數據為基礎,采取賬內賬外清查相結合的方法,分別對村集體、各組集體的各類資產資源進行清理核實,分別形成了12冊組級集體資產清查臺賬、1冊組級資產清查匯總臺賬(1-12組)、1冊村本級集體資產清查臺賬和1冊全村資產清查匯總臺賬(村集體+12個村民小組)。這15冊臺賬明晰了各組資產以及村組資產的權屬,切實摸清了全部家底,體現了佟場村清產核資工作的細致、扎實。截至2017年12月31日,佟場村村組集體資產總額326.62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261.23萬元,增加123.14萬元(主要是農業開發項目形成的翻水站),非經營性資產65.39萬元,增加20.14萬元;集體土地總面積5219.37畝,其中組級5021.38畝,村本級197.99畝;未承包到戶土地面積232.77畝,主要是湖田地,其中組級40.78畝,村本級191.99畝。清查結果及時錄入全國農村集體清產核資管理系統,健全“三資”基礎臺賬。
(二)以村為單位細化方案,精準界定集體成員。一是成立村組兩級工作組。村級工作組成員共9人,由村民代表會議推選,其職責由村民代表會議授權。組級工作組由各組村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組成(一般3-5人),并實行鎮干部分片、村干部分組包干制。二是制定方案。根據縣成員資格界定指導意見充分調研,針對村實際情況對界定的標準進行細化。以戶籍為基礎,明確5種確認為集體成員的情形、4種不予確認的情形、5種喪失成員資格的情形以及云貴川婦女、出嫁女等7種特殊人員成員資格確認問題,基本能夠解決90%以上人員的界定問題,另外出現的特殊人員實行民主決議,并報鎮審核,全鎮界定標準力求做到統一。三是摸底調查。在發布成員身份界定公告后,各組界定工作組開展入戶調查,摸清每戶家庭的成員情況,對人在戶不在、戶在人不在等特殊情形進行標注;查閱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全面掌握土地承包關系;查閱村、組集體分配方案,理清享受村集體經濟組織權利人員狀況,確保第一手資料齊全、準確、有效。全村共登記1046戶4269人。四是決議公示。各組根據成員身份確認辦法,對本組摸底登記的人員逐一核對,并與村級工作組討論擬定成員初步名單,后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通過和戶主簽字確認,確定佟場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名單。佟場村共有1031戶4125人獲得成員資格,具體名單在村務公開欄和各個村民小組進行公示,同時利用廣播提醒村民查看,確保界定準確。
(三)合理設股、精確統計,全面量化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后,村經營性資產261.23萬元,剔除精準扶貧項目資產14萬元,可量化的經營性資產247.23萬元,全部進行折股量化。根據《佟場村集體資產股權量化辦法》,村設30%的集體股,70%的成員股。成員股下設戶籍股和勞齡股,凡認定為佟場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享受戶籍股,每人一股;認定為佟場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且1994年二輪承包土地在冊人員享受勞齡股,按照其1956年到2004年期間從事生產勞動的年限,每滿1年折算0.1股,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婚(贅)入人員開具二輪承包土地在冊人員證明后可享受勞齡股。以上股權量化方案及勞齡股計算對照表在村組廣泛張貼公布。股權量化工作做到統計精確、計算準確、手續完備、成員認可。佟場村共設置股權13825.71股,每股178.82元,其中集體股4147.47股,戶籍股4125股,勞齡股5553股。2018年8月,佟場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以戶為單位向成員出具股權證書,作為其占有集體資產股份、參與決策管理、享有收益的有效憑證。股權管理原則上采取“折股到人、固化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和“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的靜態管理模式。
(四)土地入股、集體經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佟場村是以糧食種植為主導產業的傳統農業村,2015年集體經濟收入11.25萬元。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佟場村找準切入點,在農村土地上做文章。積極引導農戶土地由向大戶流轉轉變為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由集體統一經營,農戶土地可采取固定分紅或保底分紅入股。目前佟場村采取的固定分紅模式,無論合作社經營盈利或虧損,入股農戶每畝地固定分紅1000元。
合作社實施“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村集體經營+農戶利益共享”項目,依托村內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徐州廣勤米業優先公司,開展訂單農業,訂單售價每斤高于市場價5分錢。與中化集團開展農資貸款業務合作、農技培訓合作,與萬豐農機合作社開展耕、種、防、收全程農機作業合作,合作社僅需明確一名理事會成員(村干部)負責土地的日常管理,從而形成了“集體自營+訂單種植+服務托管”的經營模式。
2019年,合作社共流轉農戶土地510畝,每畝地年經營利潤可穩定在300元以上。農民除土地入股固定分紅外,還可享受集體收益分紅。預計2019年佟場村總集體收入可達35萬元以上,可分配收益15萬元以上,根據《沛縣魏廟鎮佟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可分配收益首先提取30%的公積公益金,其余的再按股分紅,農戶每股分紅在10元以上。
二、特點及分析
(一)集體資產村組邊界清晰,村民小組發揮重要作用。佟場村作為純農業村,集體資產主要是資源性資產,且由于不同村民小組間的土地界線清晰,佟場村對村級、組級的集體資產分別進行了清查,將集體資產權屬細化到組。通過清查,佟場村明確了村本級集體資產包括經營性資產261.23萬元、非經營性資產65.39萬元及部分資源性資產197.99畝,組級集體資產均為資源性資產共5021.38畝。村民小組不僅在清產核資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佟場村成員身份確認工作的開展也利用村民對自己組內成員的熟悉了解,將情況摸查工作細分到各組,確保第一手資料的齊全、準確、有效。村民小組由人民公社時期的生產隊變遷而來,是由自然村落組成的社區組織,是天然的利益共同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落實產權改革各階段的具體工作,能夠發揮村民小組在鄉村治理中的天然優勢,從而有效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入。
(二)成員資格界定方案注重保護云貴川陜嫁入女等特殊人群利益。佟場村成員資格界定方案根據縣、鄉(鎮)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本村實際,并經村民代表會通過而制定。方案中最具特色的是對云、貴、川、陜婚入嫁入佟場村的婦女的成員資格認定。由于歷史原因,佟場村有部分云貴川陜偏遠地區嫁入的婦女,這些婦女戶口沒有落在佟場村,考慮實際情況和對婦女權益的保護,佟場村規定“云、貴、川、陜的婦女由于婚入嫁入佟場村,但至今戶口沒能落戶在佟場村(包括沒有戶口的),且原戶籍地也沒有戶籍,但是在二輪承包時取得承包地,且在場村長期居住,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討論通過,可以確認其成員資格。”這一規定保護了嫁入佟場村但沒能落戶且在原戶籍地也沒有戶籍的偏遠地區嫁入女的權益,讓這些在原戶籍地不能享受權益的婦女在佟場村享受到她們應有的權益。這些偏遠地區嫁入女的權益比外嫁女更難維護,佟場村在保護偏遠地區嫁入女權益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嘗試。
(三)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各組集體資產分別核算并接受村合作社監管。佟場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僅村一級擁有,各小組只有資源性資產,且佟場村現階段集體經濟發展相對薄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能更好地整合、開發全村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因此,佟場村設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但并未設立組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組級集體資產仍由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同時《沛縣魏廟鎮佟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規定,合作社會計核算由鎮(街道)農經部門代理,設主辦會計1名,負責向鎮(街道)農經部門報賬。村內其他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應接受合作社監管,但資產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審批權不變。說明雖然佟場村未成立組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但由于佟場村村組資產邊界十分清晰,各村民小組集體資產仍是分別核算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對組級財務起監管作用。如某組的土地被征收,那么所得的土地補償款僅在該組內進行分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對其分配進行監管。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