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個“空殼村”產權改革觀察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 剛 字號:【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趙家峁村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曾經是典型的區域性貧困村。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243戶、630人,耕地面積5300畝,人均8.4畝。雖然人均土地較多,但因農民主要種植玉米、小雜糧、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經濟效益低下。更重要的是,當地土地細碎化現象非常嚴重,全村四分之三的青壯年進城務工,村莊“空殼”、集體“空心”、民居“空巢”現象較為嚴重。2014年,趙家峁村被確定為陜西省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率先開展了改革實踐與探索。經過5年多的艱苦努力,村集體經濟已由負債2萬元發展到2018年固定資產5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由6650元提高到16800元,貧困發生率從81.7%下降到0.8%,徹底甩掉了貧困落后的帽子。

  一、主要做法

  一是發展土地股份合作。2013年,趙家峁村利用京津風沙源二期治理移民搬遷項目,通過土地整理解決細碎化問題,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規劃發展現代農業,探索推進以土地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合原有村級公司、合作社,成立了趙家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在平整后的土地上集中發展設施果蔬、葡萄、山地蘋果等現代農業,規劃建設了現代養殖小區和葡萄酒加工基地,并成立鄉村旅游公司,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

  二是從寬確認集體成員。改革前,趙家峁村家家戶戶主要從事傳統農業生產,廣種薄收,導致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改革時,趙家峁村根據本村外流人口多、外來人口少的村情實際,為使改革惠及更多村民,在集體成員身份確認中奉行“宜寬不宜嚴”的原則,提前半年告知本村過去因貧困到外村入贅的男子,如其愿意遷回該村,就可以確認為集體成員,最終共確認集體成員630人,其中包括9戶外出回遷村民。

  三是民主協商設置股權。趙家峁村在推進改革過程中,根據本村實際設置了土地股、人口股、勞動貢獻股(勞齡股)、資金股和舊房產(舊窯洞)股5種股份,分別占比38%、22%、5%、23%和12%。這些股權種類和比例的設置,經過了半年50多次社員代表大會的充分討論和博弈,是大家“吵”出來的結果。其中,資金股比重從最初的50%以上一降再降,最終定在23%;舊房產股是在當地干部宣傳動員下,為充分利用本村閑置房屋發展鄉村旅游項目而專門設置的股份,符合本村閑置農房較多的實際情況。

  四是實行股權靜態管理。經過社員民主討論,趙家峁村將2015年10月1日確定為集體成員確認的截止時點,基準日之后的新增人口不再天然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只能通過繼承和轉讓股份,按章程獲得集體收益分紅和集體成員身份。據當地干部群眾介紹,之所以實行股權靜態管理,主要是因為經常或定期調整股權,不僅不利于維護外出農民對股權的穩定預期,也增加了基層干部的工作量,而且這種股權管理模式也是社員集體討論的結果。

  五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趙家峁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后,先后整合成立農業發展公司、鄉村旅游公司以及2個種養專業合作社,以現代種植業、養殖業和鄉村旅游為突破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前,已建成40畝果蔬、150畝葡萄、150畝山地蘋果、35畝現代養殖小區、300畝葡萄酒加工基地,推動村內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杏花溪谷、峁上人家”和“難忘鄉愁、老家記憶”兩個精品旅游景區,“十一”黃金周游客達5萬人次,5天假期全村旅游收入13萬元;為集體成員統一建設標準化別墅住宅區,發展特色民宿,增加集體收入和成員分紅。

  二、主要特點

  趙家峁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具有四個突出特點。

  一是著力打好土地牌。土地是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最主要的資源。趙家峁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多的優勢,推進以土地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打好土地牌作為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優勢所在,整合土地資源要素,做足做好土地文章。

  二是堅持農民說了算。股權設置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要一環。趙家峁村股權設置種類多樣、比例恰當,這主要得益于在改革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堅持“集體的事兒大伙兒說了算”,既保障了農民群眾的財產權益和主體地位,又防止了少數人決策引起的矛盾和糾紛。

  三是注重群眾獲得感。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趙家峁村在盤活集體資源要素的同時,通過建立健全集體收益分配制度,使集體成員能夠持續分享集體經濟壯大帶來的收益,保障了農民財產權益,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

  四是選好改革帶頭人。趙家峁村改革工作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成效顯著,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村黨支部和一位有情懷、懂政策、重實干的村級帶頭人。趙家峁村黨支部書記張春平曾是榆林市的優秀民營企業家,上任后,他和其他村干部一道,探索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帶領廣大村民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平整土地,修建新居,發展產業,短短幾年時間就讓村莊面貌發生了巨變。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集體收入來源瓶頸。趙家峁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土地,但土地面積的有限性和土地供給的稀缺性終將導致集體收益渠道越來越窄,進而影響集體收入的持續增加。二是經營管理人才瓶頸。趙家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管理人員目前主要由村干部兼任,但卻無法獲得相應的經營管理報酬,從長遠看,缺乏對經營管理人才的激勵機制,將難以保障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支持保障政策瓶頸。現階段,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土地、項目規劃、產業布局等方面政策仍比較少,與基層干部群眾期盼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四、主要啟示和案例評述

  趙家峁村的探索啟示我們,中西部貧困地區同樣需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改革盤活土地資源要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前景光明,大有作為。由于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不多,因此改革往往是在土地資源上下功夫。趙家峁村的改革經驗可以形象地概括為“五個一”,即整好一塊地(通過土地整理解決細碎化問題)、建好一個社(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養好一只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選好一個人(選好村級組織帶頭人)、聯結一張網(建立集體和村民的利益聯結機制),這為廣大貧困地區集體經濟薄弱村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參考的寶貴經驗。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明確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下步推進改革指明了方向。建議廣大貧困地區農村充分借鑒趙家峁村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做法,發展土地股份合作,激發各類要素潛能,不斷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一是探索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有效路徑。在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確認的基礎上,根據農民意愿,探索將未承包到戶的集體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分別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通過民主決策合理設置股權種類和比例,協調平衡好各方面利益。二是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集體統一經營資產的村組應抓緊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辦理注冊登記,健全運行機制,作為財政補助資金和項目的承擔主體,并按規定享受相關稅費優惠政策。三是積極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以集體統一經營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以及財政投入到村集體形成的資產等作為出資,引導和吸引村民投入土地經營權,入股企業、農民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集體和村民按股分享收益。四是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激勵機制。探索通過激勵貢獻股等多種方式,對經營管理人員和有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物質獎勵,為盤活集體資產、發展集體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

  ?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