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重點保障集中安置點公共服務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倪坤曉 何安華 劉 銳 字號:【

  易地扶貧搬遷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和措施。為了解我國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集中安置點的后續發展情況,筆者近日赴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重點考察了冶溪鎮石嘴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集中安置點和來榜鎮鐘形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集中安置點。兩個安置點在公共服務發展上取得了較好成效。

  基本情況

  安徽省岳西縣位于大別山腹地,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易地扶貧搬遷任務重、難度大。考察的兩個安置點為行政村內就近集中安置,離鎮區較近,交通便利。其中,石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于岳西縣冶溪鎮石嘴村,安置貧困戶33戶116人,覆蓋冶溪鎮9個村。到2017年底,安置點搬遷戶已全部脫貧。鐘形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安置貧困戶54戶193人,截至2018年底,53戶190人已脫貧,剩下一戶3人為低保貧困戶,貧困程度深,2020年可脫貧。

  農村集中安置點公共服務發展的經驗

  鎮內跨村安置,享受鎮區公共服務。石嘴和鐘形集中安置點均設在中心村,其中石嘴集中安置點和集鎮區僅一橋之隔,搬遷戶能享受鎮區便利和完善的供水、電力、道路、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安置點內有石嘴村黨群服務中心,2公里內有鎮政府為民服務中心、3個中型超市以及冶溪鎮輔導小學和冶溪初中,1公里內有集鎮區供水站、鎮衛生院和集鎮區污水管網主管道。鐘形集中安置點實現了“三近”“四有”“六配套”,近學校、近車站、近衛生院,有產業基地,有新建住房、有服務設施、有文化廣場,配套水、電、路、通信、廁所、綠化。

  統一規劃建設,新建配套公共設施。岳西縣統一規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附屬設施和水、電、路、氣、網等基本生產生活設施。兩個安置點建設理念基本一致,但具體操作中各鎮因地制宜,略有不同。石嘴集中安置點按新型社區理念進行綠化、亮化、美化和管理,圍繞集中安置點先后建成了石嘴標準化黨群服務中心、文化休閑廣場、鄉村農民大舞臺、全域旅游農家大院等。鐘形集中安置點以“居住、休閑、生產、服務功能合理,整體彰顯特色”為目標,新建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這些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提升了集中安置點公共服務水平,也提高了搬遷戶生產生活質量。

  嚴控住房標準,預留后續發展空間。兩個集中安置點的住房建設均遵照“兩個嚴禁”原則。一是嚴禁超面積建設。按照“保障基本”原則,石嘴和鐘形集中安置點住房建設均嚴格按照人均25平方米標準實現。二是嚴禁因建房返貧。岳西縣集中安置點搬遷戶住房建設補助標準為2萬元/人,在建房中政府引導材料供應商微利供貨,在保證質量前提下將主體成本控制在700元/平方米左右;住房建設包含門窗水電和簡易裝修,確保搬遷戶不必付任何費用就可入住,并堅決防止盲目擴大住房面積,杜絕因建房返貧的現象。同時,以尊重群眾意愿為前提,在規劃建設時適當預留發展空間,搬遷戶脫貧后可在現有政策下,根據自身需要和財力方便對房屋進行安全擴建。

  脫貧不脫政策,建立綜合醫保體系。安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的《安慶市農村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制度實施方案》規定,貧困人口按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補償后,在省內縣域內、市級、省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個人年度自付封頂額分別為0.3萬元、0.5萬元和1.0萬元,超過部分的合規費用由政府兜底保障,簡稱為“351”政策。安徽省發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2017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規定,貧困慢性病患者在“351”報銷后,個人年度內門診慢病合規費用再按80%報銷,簡稱“180”工程。岳西縣的“351”和“180”政策于2016年執行,規定貧困人口和2015年后的脫貧人口享受該政策,2014和2015年脫貧的人口享受“小351”大病醫療再救助制度。“小351”制度是岳西縣的實踐創新,其規定脫貧人口合規醫療費用按普通人群享受新農合基本補償、大病保險補償后,在縣域內、市級、省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個人年度自付款頂額為0.3萬元、0.5萬元、1萬元,年度內個人自付合規費用超過自付款頂額時,超過部分實行政府醫療再救助,政府兜底力度小于“351”政策。

  落實教育扶貧,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兩個集中安置點的搬遷戶子女享受到了相應的教育扶貧政策,保障了其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2017年岳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岳西縣教育扶貧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到了六類教育扶貧政策,即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補助生活費、普通高中教育資助、中等職業教育資助、高等教育資助、雨露計劃資助等。據調研數據顯示,鐘形集中安置點有32戶42名學生享受了教育扶貧政策,包括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普高助學金和免學費,中職助學金和免學費,職校生和大學生雨露計劃資助及生源地貸款。

  開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農戶權益。石嘴和鐘形集中安置點搬遷戶享受的社會救助為低保、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根據《岳西縣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7月起,岳西縣推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統籌,農村低保A類對象平均補助415元/人/月,B類對象平均補助345元/人/月,C類對象平均補助285元/人/月。鐘形集中安置點享受低保政策的有12戶26人,其中A類2戶5人,B類5戶8人,C類5戶13人。除低保外,集中安置點搬遷戶中的殘疾人還可享受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

  農村集中安置點公共服務后續發展的啟示

  安置點住房的產權界定和預留空間發展。兩個安置點的搬遷戶在搬入集中安置點后,原有宅基地已復墾為耕地。而搬遷戶對安置點住房只有使用權,無房產證,不能入市交易。隨時間推移,搬遷戶家庭人口結構和經濟情況會發生變化。當搬遷戶家庭有分戶需求時,其子女宅基地審批和安置點住房繼承問題將凸顯。此外,安置點住房的預留空間如何發展,是否允許在合規范圍內加蓋,目前尚無政策規定。

  健康扶貧中政府兜底力度大可能加重地方財政負擔。調研發現,“351”“180”健康扶貧政策補貼力度大,且貧困人口和2015年后脫貧人口均可享受此政策,其減少了貧困搬遷戶因病致貧和脫貧搬遷戶因病返貧,實現了“脫貧不脫政策”,但也一定程度加劇了地方財政負擔。當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將已穩定脫貧人口統一納入“小351”大病醫療再救助制度,這既能減輕政府醫保兜底壓力,又能統一脫貧人口醫保制度,有利于社會公平穩定。

  易地扶貧搬遷結余資金的使用。當前結余資金只能用于原有項目配套建設,不能用于集中安置點搬遷戶后續產業發展,一方面結余資金閑置,一方面產業發展資金缺乏的現狀。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專款專用是基本原則,但在一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出現結余資金的情況下,是否可以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統籌使用結余資金用于后續產業發展等方面,這是基層實踐中提出的政策需求。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