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給各地農產品運輸、農資供應、加工銷售帶來很大影響,農民就業難、農產品銷售難、復產復工難等問題逐步顯現,農民增收形勢極為嚴峻。浙江省衢州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制定出臺關于精準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期間農民增收和低收入農戶增收工作等相關意見,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保增收,幫助農民解決受疫情影響產生的困難和突出問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收官之年,此次疫情突發,對農民增收帶來很大壓力。從收入來源來看,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等四個農民收入組成部分均受到較大影響。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刻把握疫情對經濟形勢的影響以及帶來的變局,緊盯“四項收入”,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化危為機,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
推進“招商促轉型”,讓村民在新產業中增收。產業發展的質量是提升農民收入水平的關鍵,疫情給農業農村帶來影響是全面的,但是“危”中有“機”,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一樣,此次疫情也會給產業升級和發展提供重要機遇。這就需要用工業化和項目化的理念抓農業產業,圍繞生態經濟幸福產業,全面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加快把“兩山”優勢轉化為農民增收優勢。要加強項目謀劃,瞄準疫情中展現出的居民對飲食健康的關注、生鮮電商的高質量高水準服務等新趨勢新變化,加強產業研究,明確目標定位和方向,建好鄉村振興項目儲備庫;要精準招商,充分利用省內外農業、旅游會展活動機會,召開專場推介會,招引國內外有影響、有實力的企業來衢投資;要培育產業集群,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優先考慮、重點傾斜,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盡快恢復產能,在此基礎上突出產業鏈招商,推進產業農合聯建設,加強農創客培育,打造更多以“龍游飛雞”“冒個泡”為代表的農民創富平臺,以強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創客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龍頭作用,帶動農民增收。
推動“老鄉留老家”,讓村民在新就業中增收。老家就業可減少外出務工的生活就業成本,實際上就是增加收入。疫情期間,村莊隔離、交通管制等使人員流動受到極大限制,也讓老鄉停下了外出的腳步。這就需要政府和企業出實招,使老鄉留老家,改變“孔雀東南飛”的狀況。要加強供需對接,全面細致開展一次摸底排查,精準掌握外出人員的家庭情況、就業意向和企業用工需求,建立數據庫,動態管理;推動用工信息進村入戶,創新招聘會、網上招工等模式,出臺政策,加大企業對本地用工的扶持力度,創造老鄉就近就業的優惠條件。要加大崗位供給,支持“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一縣一園”等重大項目盡快復工開工,鼓勵符合復工復產條件的企業、農家樂、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有序開展生產經營,加大農房整治拆后利用、農民飲用水工程、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處置等美麗鄉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度,為農民提供務工機會。同時,鼓勵具有復工復產條件的經紀組織、經紀人帶動吸納本地低收入農戶通過從事來料加工業實現就業增收;各類公益性崗位,要確保首先提供給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
推廣“手機加網絡”,讓村民在新農活中增收。疫情對傳統線下業態造成巨大沖擊,也使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成為消費者生活日常。這就需要順應新消費時代的變革,堅持“傳統+現代”“線上+線下”,使手機和網絡成為新農具,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要全面推廣柯城區“鄰禮通”微信小程序的“空中超市”“空中菜場”等網絡銷售模式,組織農業生產主體和農戶開辟線上銷售、線下配送,幫助對接商超、企業、機關單位等,點對點打開銷售渠道;借助社區物業直接把產品送進社區銷售,減少中間環節,打破制約農民增收的農產品銷售瓶頸。同時,依托鄉村振興講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視頻等,加強線上農民培訓、技術指導,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全流程問題,提高農民增收能力。
推求“改革活經營”,讓村民在新村莊中增收。從四項收入的占比看,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占80%左右,此次疫情突發,這兩個重要組成部分都受到沖擊,且對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支撐的轉移性收入也造成巨大影響。這就需要充分發掘農村的多元價值,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來源,特別是扎實做好農房整治的后半篇文章,以改革為動力,變“建設村莊”為“經營美麗”,將農村的資源資產轉變成財產性收入。要搞活“一米菜園”,引導村民充分利用拆改后的設施空間、荒山荒地、房前屋后等,盯牢市場的有效供給,大力發展蔬菜瓜果等農業短平快項目,如芹菜、生菜、菠菜、菜心等速生蔬菜,保障蔬菜供應的同時增加收入。要激活閑置農房,加快農村宅基地和農房活權改革步伐,鼓勵村民采用出租、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利用閑置農房發展休閑旅游、文化創意、養生養老、農村電商、來料加工等產業,在參與村莊經營過程中增加收入。
推行“惠農一件事”,讓村民在新服務中增收。疫情引發的農民增收問題,背后折射出農民收入不穩定性和保障不健全等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各級各部門精準服務的水平,堅持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深入開展“一村一策一戶一干部”,做細做實“惠農一件事”,確保促進農民增收“不漏一人”。當前要盡快出臺促進農民增收的工作意見,將農民增收作為“周二無會日”“組團聯村”的重要內容,發揮市縣兩級部門的職能優勢,把政策統起來,主動服務起來,將惠農政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如民政部門要將符合條件對象納入低收入農戶范圍,做到應納盡納、應補盡補,應保盡保;農村醫保、大病救助、扶貧健康保險等醫療救助要加快政策兌現,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在落實“雨露計劃”等助學措施的基礎上,要開展針對受疫情影響生活困難學生的臨時助學救助;摸清農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開展幫扶。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