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打通鄉村治理“毛細血管”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陳衛華 字號:【

  江蘇省啟東市南陽鎮武陵村大力推進黨建引領下的“網格微自治”模式,夯實網格在基層治理中的基礎作用,完善網格化管理的內容和細節,推動自治主體在更小的自治單元中具體管理和精細服務。全村12個網格員(長)牽頭引領村民通過民主議事、決事、監事,自主解決身邊的微難題、微事務,為構建互動共治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從微觀角度提供了內容創新的路徑。

  “網格微自治”,打通鄉村治理“毛細血管”的新嘗試

  “網格微自治”就是尊重群眾“微需求”,培植社會“微組織”,著力建設“微機制”,大力推行“微行動”,從而實現細微治理、多元共治。

  一是以微需求為基礎,扣準“治”的內容。垃圾分類向來是開展村居環境整治的難點。今年,武陵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網格員在走訪中摸到了這樣的民情:每家每戶最好能發放統一的垃圾桶,分類要從源頭做起。網格員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強化“村民公約我制定、我承諾、我執行”意識,依托網格化實現居民心愿的有效載體。民情通過網格上傳,村委會聞悉后作出決定,在第三網格開展試點,采購了300多個分裝可(不可)回收垃圾桶,每戶發放2個。今年以來,全村6個網格,通過公開欄、電子屏、上門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廣泛征求村民對社區、家庭、個人在市場信息、文化娛樂、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微需求”360多條,涵蓋溝河填埋、家電維修、關愛弱勢等,進而合并同類項,設立了20多個“微項目”,發動群眾共謀共管共評共享。一個個惠民利民公共項目的實施,就在村民的微心愿基礎上不斷推進,最終匯聚成為社會自治的“大效應”。

  二是以微組織為紐帶,凝聚“治”的力量。“網格微自治”激發廣大村民的參與動力,離不開村里一批卓有成效的微公益組織,以及多個方便群眾“知情、訴情、問情”的網格微信群。全村現有“情暖同心義工隊”“鄰里關愛組”“武陵先鋒”等村級社會服務“微組織”8個,因地制宜開展課業輔導、樂活手工、濟貧幫困等志愿互助服務。累計發動群眾1000多人次參與到“微事務”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來。14個村民組,常住村民80%以上進入了14個村民微信群,一批善做群眾工作的村組干部、共產黨員、鄉賢能人成為了“群主”,傳遞政策資訊,回應輿情關切,凈化網絡空間。微信群也成了政策宣傳的“傳聲筒”、村務公開的“顯示屏”、民心工程的“監督欄”、互幫互助的“連心橋”。

  三是以微機制為支撐,細化“治”的形式。從原先以村為主,轉為以網格基本單元的自治,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武陵村有效整合了資源要素,通過“四有”“四進”精耕網格自治“一塊田”。“四有”即有組織架構,一支善理事、懂議事、民望高的網格理事會;有議事場所,一般放在網格“黨建微家”或“全網通”陽光驛站;有自治隊伍,通過村黨總支推薦,村民推舉,產生的有政治覺悟、有能力素質、有公信威望的“鄉賢能人”;有規章制度,協商議事制度張貼上墻,議事范疇明確“八必議”“四不議”內容。“四進”即原先村一級的黨群議事會、睦鄰議事會等民主機構進網格,社會保障、優待撫恤、計劃生育等公共服務事項進網格,黨務村務財務和土地征用、宅基地審批、項目建設補償等熱點事項進網格,矛盾調處、黨員評議、村民褒獎等個人事項進網格。

  四是以微考評為手段,激活“治”的動能。今年,武陵村對鄉賢理事會成員實行“周督查、月通報、季考評”和“以績定星、以星定酬”的考評獎懲辦法。根據服務質量(態度、滿意度)、事件處理(數量、成功率)、制度執行等情況,采取黨員群眾測評、平臺系統考評、民情地圖比武等“三步考評”方式,每季度按考核分數評定“五星”至“一星”網格員(信息員)。同時,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推進村級“微組織”規范化建設,以分類評定的辦法,激發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激活治理工作的內生動力。

  “網格微自治”,實現鄉村治理“四個度”

  民事民議、民糾民調,民約民定,民事民治,武陵村實施“網格微自治”半年來,讓村民真正成為了鄉村治理的“主人”,夯實了參與式治理的微觀基礎,“治”出了一片和諧。截至目前,已成功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環境整治、扶貧幫困、拆舊復墾、墓葬改革等群眾身邊的民生問題25件(次)。具體而言,體現在“四個度”——

  一是服務變得更有“溫度”。“網格微自治”模式的全面推開、有序運行,讓全村3500多名村民在最近的距離得到了社區公共服務,改善了單靠村干部無法滿足群眾服務需要的現狀。公益微組織興盛,為廣大農民特別是老弱病殘的弱勢群體提供代辦、代購、代跑服務,積極協助爭取各項救助救濟政策,集結義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提供志愿服務,真正做到讓“溫度”不缺席,贏得群眾的支持。

  二是支部變得更有“強度”。實施“網格微自治”,既是鄉村治理重心的有效下沉,也是支部建在網格上的具體體現,強化了黨組織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彌合了黨建工作與實際工作“兩張皮”的現象,讓更多黨員有了“家”的歸屬感。事實上,“板凳議事會”就是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新陣地,就是黨員聯系網格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期待,及時傳遞黨的“好聲音”的良好契機。通過完善“村黨總支——下屬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為主線“四位一體”的黨組織架構,釋放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新活力,確保了網格自治不偏方向。

  三是村務變得更有“亮度”。在“網格微自治”推行過程中,網格員發揮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鎮、村、網格決策部署的宣傳者、基層民情民意的傳遞者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踐者。通過各種形式渠道,公開包括村級財務、宅基地審批、土地承包、固定資產租賃、項目建設等村級重大事務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還將網格內辦理的工單全部公開,隨時接受群眾查詢和監督。確保了村務公開的法治化、時效性和透明度,為加強民主監督、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打開了一扇大門,有效遏制了“群眾身邊的腐敗”發生。

  四是治理變得更有“精度”。“網格微自治”用“螞蟻視角”審視每一項工作,實現了網格管理精細化、公共服務精準化。網格員定期走訪網格內的生產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等重點場所和社區矯正等重點人員,第一時間排查安全隱患和不穩定因素,及時提出解決處理意見。吸收網格內各界群眾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讓群眾充分發表意見,認真分析轄區存在的共性問題,根據具體問題的差異,提出分類解決的建議,增強治理的針對性,最大程度取得各方意見最大公約數,使得基層矛盾在協商共治中得到精準解決。

  創新社會治理,難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網格微自治”打通了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激活了微觀單元的“神經末梢”,它代表著探索基層治理格局、加強全科網格建設的一個方向,為構建互動共治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供了參考,為最終實現“網格微治理、基層大平安”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南陽鎮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