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中的金融支持體系建設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 翎 字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偉大成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雖然成效顯著,但由于資金投入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等原因,尚不能完全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需要。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及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領域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相應提上日程,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投融資模式、健全投入的長效機制成為加快補齊短板的重要突破口。

  一、金融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與機遇

  (一)基礎設施多樣性需要多元化融資。基礎設施自身特點決定了其融資結構中債權融資占據較大比重,其細分領域繁多,不同行業的資金來源結構差異明顯。雖然農村基礎設施更多體現公共特性,但許多設施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存在向私人產品轉換的可能。雖然農村基礎設施的定位決定了其建設由政府主導,但面對多樣化的農村基礎設施,金融支持不僅可行而且必要。

  (二)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需求旺盛。農村基礎設施需求增加的主要動力來自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另外,基礎設施本身還存在物質磨損和設備老化的更新需求。2019年以來,政府相關部門已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如《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等,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新的指導和支持。

  (三)財政與金融支持的聯動效應。農村基礎設施單純依靠財政投資的可能性較小。但由于農村基礎設施的公用性、差異性和廣泛性,財政資金投入十分必要,金融資金的介入也起著重要作用,二者有各自適用的特定領域,具有明顯協同效應。

  (四)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重要切入點。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同時鄉村振興戰略會激發出農業農村對金融的巨大需求。基礎設施作為城鄉融合的重要載體,金融機制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符合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及自身業務發展需要。此外,對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來說,融資活動并不是一次性的行為,在建成后的運營、維護階段同樣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可以設計相應金融工具和服務,以持續滿足項目不同階段融資需求。

  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體系構成

  (一)金融支持的組織機構體系。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體系逐漸形成,在農村基礎設施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商業性金融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通過模式、產品和技術創新,加上外部環境支持、網點服務優勢等,商業性金融在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此外,農村合作金融在“支農支小”等“三農”領域,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金融支持的投融資工具體系。從我國現實情況看,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主要的金融工具是貸款,此外債券、信托融資、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貸款+債券”“貸款+融資租賃”等產品和模式逐步得到應用。農村基礎設施適用的金融產品不斷豐富,通過不同金融工具的組合又衍生出新的融資模式,成為促進城鄉金融服務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不同的金融工具有不同的特點,銀行貸款范圍最廣,基本覆蓋農村基礎設施各細分領域;債券一般適用于規模較大、符合發行條件的基礎設施類企業融資;信托一般傾向于選擇自身能產生現金流的經營性、準經營性農村基礎設施;產業基金股權、債權等組合模式,形式較為靈活,可投向各類農村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包括金融機構將持有的農村基礎設施貸款證券化和企業自身將相關資產證券化兩類;此外,個別農村基礎設施資金間接來源于理財非標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等。中國人民銀行2007年建立了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對信貸支農統計進一步完善,統計中專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科目。根據《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中國金融年鑒》等數據,農村基礎設施貸款占涉農貸款比重呈穩步上升趨勢,既說明了該領域旺盛的融資需求,也體現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三農”過程中,對農村基礎設施領域信貸投放力度近年來有所加大。

  (三)金融支持的外部保障體系。一是農村信用體系。近年來從實踐看,農村信用信息采集范圍不斷擴大,信息共享水平有所提高。金融機構通過積極參與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建立內部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評定等級、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等方式,推動改善農村信用生態環境,引導農村基礎設施相關融資主體提高信用意識,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風險緩釋體系。金融機構近年來能夠介入農村基礎設施領域,與農村擔保創新密切相關。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排污權、水電供暖收費權、特許經營權、購買服務協議預期收益權等各項權利可以向金融機構抵質押,通過拓寬抵質押范圍,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豐富的風險緩釋手段。此外,通過政府增信來彌補市場失靈,采取風險補償基金、財政直補資金擔保等方式,也有助于金融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除了以上創新的各類擔保方式外,常規的抵押擔保、保證擔保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金融機構角度看,較為穩健的做法是采取組合擔保方式,有效防范信用風險。

  三、完善金融支持體系的思考

  (一)建立吸引金融支持長效機制。建立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是系統性工程,金融機構的參與需要政府、法律、社會等各方配套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政府層面,需要合理界定政府職責,從金融供給與企業需求兩個角度建立促進金融發展的內生機制,防止資源配置方式的扭曲。鼓勵通過財政與金融合作,按照市場化的理念,采取擔保、貼息、獎補、風險補償、設立基金等方式,加強金融支農正向激勵。社會層面,加強產權、法律、信用體系、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降低金融機構交易成本。

  (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規劃和管理。首先,按照城鄉融合發展原則,在農村基礎設施領域應加強城鄉統籌規劃。由于農村基礎設施的網絡特性,應充分借助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既有利于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也有利于金融機構進行支持。其次,更加注重運營和維護環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產權改革,引入更加市場化的專業機構,確保農村基礎設施長久安全運營。

  (三)提高銀行機構可持續支持能力。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等,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各自在服務“三農”領域職責和定位。加大服務“三農”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基礎設施領域研究,制定差異化信貸政策。同時,要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打造種類豐富、針對性強、好用適用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有效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堅守風險底線,緊跟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選擇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客戶,不能漫天撒網。此外,金融機構通過貸款、投資等多樣化支持方式,面臨著不同的風險管理思路和方式,需要建立針對性的防控流程。

  (四)提升資本市場支農水平。進一步完善我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建立針對性的監管機制。引導適合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主體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特別是預期現金流穩定、能夠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進一步完善直接融資市場,創新債券品種,針對農村基礎設施領域設置差異化的審批通道。借助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方式,對特定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規范政府引導基金運作,體現產業基金實質特征,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金融知識宣傳,加深企業對資本市場的了解。

  (作者單位:華夏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