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村改革試驗區應突出探路、打樣作用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貢嘎次仁 劉智遠 馬 凱 字號:【

  農村改革試驗區是推進農村改革試點試驗的綜合平臺,在農村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西藏自治區批復了日喀則市白朗縣、山南市乃東區、林芝市米林縣、那曲市班戈縣、昌都市卡若區、阿里地區改則縣等6縣區為自治區區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加上經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批復的拉薩市曲水縣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形成了“1+6”的農村改革試驗區總體布局。近期調研組分赴多個自治區區級農村改革試驗區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發現,西藏自治區農村改革試驗區自設立以來,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取得了諸多成效,推動了西藏自治區農村改革事業發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領導重視,高位推進。自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開展以來,西藏自治區自上而下均十分重視此項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圍,有效推動了農村改革工作。原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安排專人定期深入各改革試驗區進行督導,幫助協調解決試驗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農村改革試驗區也堅持高位推進,如昌都市卡若區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區委書記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改革試驗工作領導小組;山南市乃東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和區委農改辦公室,并由區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并從相關部門、鄉鎮抽調了5名工作人員充實到區委農改辦。

  二是資金到位,保障有力。那曲市班戈縣每年將財政收入的10%作為試驗區建設工作專項經費;昌都市卡若區明確將上年度本級財政資金的10%統籌用于農村改革試驗任務;山南市乃東區自2016年開始先后安排1000多萬元作為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專項經費,為推動各項改革任務提供了有效的資金保障。

  三是因地制宜,操作規范。西藏幅員遼闊,各地社情、農情、民情差別很大,各農村改革試驗區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注重程序規范,探索出不少新思路新辦法,確保各項工作平穩運行。如山南市乃東區在研究制定《乃東區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實施細則》期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廣泛征求意見,此外,在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的前提下,針對村組未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建立賬目、會計對會計賬目不熟悉、會計年齡偏大、會計做規范賬目較為困難等問題,探索了清產核資“三聘模式”。

  二、工作成效

  一是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農村改革試驗區探索了許多好的經驗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西藏農村改革的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進了工作質量,為有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完善提供了依據。如那曲市班戈縣注重經驗總結和制度提升,將農村改革試驗工作過程中的有關制度匯編成冊,并將較為成熟的6項制度性成果通過縣長辦公會議,提請人大常委會研究審議通過,形成了地方性法規。山南市乃東區在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中探索出臺了《乃東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屬調查、勘界測量操作技術規程》等21條政策辦法,被市農業農村局以文件形式下發至各兄弟縣學習參考;形成了5類問題的處理意見,為其他縣區開展工作提供了樣本經驗;其出臺的《乃東區統籌城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細則》為山南市出臺《統籌城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提供了有益借鑒。

  二是夯實了深化農村改革的基礎條件。農村改革試驗區設定的各項改革任務均有一定的前瞻性,各個試驗區先行先試,為深化農村改革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降低了農村改革工作的推進難度,產生了良好的外部效應。如山南市乃東區以“城鄉發展一體化”為試驗主題,將戶籍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制定出臺了《乃東區統籌城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細則》,打破了原有城市戶口、農村戶口的制度藩籬,以職業為主要依據將居民身份類型劃分為本地農民、外地農民、特一號、一般職業等四種,不僅縮小了城鄉差別、為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奠定了基礎,而且還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成員身份界定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

  三是培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改革試驗區在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的同時,積極探索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培育發展了一批家庭農(牧)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昌都市卡若區引進工商資本進駐育肥基地,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不僅從當地農戶中收購3-5歲架子牛,而且提供了十余個就業崗位,還帶動了當地青貯玉米的種植,增加了當地新鮮牛肉的供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林芝市米林縣培育發展了林芝市第一個家庭農場,首次實現由農牧民發起的供銷社帶動本地農特產品通過京東等線上平臺銷售,年產值達600萬元。

  四是創新了農業經營模式。農村改革試驗區注重農業發展質量,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對已有的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升級改造,增強了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作用,創新了農業經營模式,提升了當地農業的競爭力。如那曲市班戈縣按照“六統一”(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宣傳、利益分享)的標準要求,對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進行規范提升,形成了一批特色品牌,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完善了與農牧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了合作經濟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日喀則市白朗縣積極開展農牧業生產經營服務信息化建設,探索“互聯網+農業”營銷模式,啟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已實現168萬元的交易額。

  五是激發了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農村改革試驗區著力于突破現有的體制機制,引導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集聚,激活農村土地等“沉睡的資本”,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如林芝市米林縣培育發展訂單農業,引進的可心農業公司主營以青稞為主要原料的青稞醋、青稞醬油等調味品,以2.5元/斤的價格收購當地青稞,可消化米林縣約60%的青稞產量,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并與巴嘎村村委會合作,將青稞炒制、磨粉等初加工環節交給對方,分別按照0.5元/斤、0.8元/斤的標準支付加工費,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此外,還于2019年4月量產后向當地提供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天6人的就業崗位,每人每天工資150元,轉移了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

  三、工作建議

  一是健全工作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農村改革試驗區的各項任務涉及到多個部門、不同領域,因此要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能“就農說農”,也不能單靠農業農村部門唱“獨角戲”。應切實發揮農村改革試驗區廳際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協調各方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聯合發文、召開會議、共同調研等方式,確保各級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到農村改革試驗區的重要意義和特殊地位。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提高各試驗區的自主權和積極性,同時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并確保落實到位,保護好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二是科學確定改革試驗主題和任務。已完成前一階段農村改革試驗任務的縣區,應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研究確定下一階段的改革試驗主題,在此過程中,可選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創新、城鄉要素流動交換機制設計等一些方向性、前瞻性的熱點重點問題作為切入點,不一味攤大、不盲目求全。

  三是做好試驗成果的推廣應用。要認真提煉、系統總結各農村改革試驗區好的經驗做法,明晰相關經驗做法推出的背景條件、實施范圍、工作成效,明確可復制、可應用、可推廣的范圍和條件,在此基礎上加大成果轉化力度,將好的經驗做法總結提升為模式制度,從點上突破到面上鋪開,將農村改革試驗區的“小盆景”轉變為自治區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好風景”,切實發揮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在農村改革事業中的探路先鋒作用。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