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白銀市從農技推廣、農機服務、統防統治、金融保險、產品檢測、銷售及農業科技等方面著力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全市形成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格局。
加強農技推廣多元化服務。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原則,以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依托,農業科研單位、涉農企業和合作組織等共同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建立了以現有75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以38家農業科研、教育機構為引導,以470個農業龍頭企業為骨干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2018年累計舉辦培訓800多場次,培訓農民6萬人次,發放各種資料10萬多冊份,咨詢指導1萬人次,發送各類信息4000多條。白銀市白銀區甘肅邦農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在全市范圍設立144家基層分社,輻射帶動9000余戶農民群眾。采取“電子商務平臺+公司+合作社+種養殖基地+產地鄉(鎮)冷鏈+農產品加工企業+廢舊農膜回收”“合作社+邦農農貿市場+小區便民配送”的模式,打造集農資配送、農業金融支持、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營銷和安全溯源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農業綜合服務體系。
加強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通過購機補貼資金向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傾斜,切實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的指導、規范、扶持和服務,促進農機合作社快速發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78.85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16161臺、聯合收割機655臺。一是加大扶持力度。2018年甘肅省農機局安排省級財政補貼資金的農機合作社18個,落實資金125萬元,特別是今年會寧、靖遠、景泰三縣納入全省“一鄉一農機社”范圍,落實資金480萬元。二是拓展服務渠道。指導有一定機具數量并能起到示范帶動、開展社會化服務的農戶成立農機合作社。采取訂單、托管、流轉、代耕代種代收、聯耕聯種聯收、全程(單環節或多環節)托管等多樣化作業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寬了服務領域。全市農機合作社已達到218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20個、市級示范社23個,成員達到2039戶,服務農戶101180戶,擁有機具3287臺(套),年服務作業面積達到101.97萬畝。三是強化宣傳培訓。加大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農機管理人員培訓力度,提高管理服務水平。采取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微信平臺等不同形式對農機合作社負責人進行了宣傳培訓,累計培訓合作社負責人100多人次、農機駕駛操作人員69725人,為規范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加強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目前有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60個,其中經工商注冊、省市農業主管部門認定的有53個,進入全省百強防治組織的有7家,列為全市重點統防統治組織8家。從業人員總數共589人,施藥器械1287臺(套),日作業能力達到8000畝,累計完成統防統治面積300萬畝次。一是加大物資扶持。為專業化防治組織配備專門的防治器械,全市共給53個統防統治組織配備植保器械578臺(套)。二是爭取資金扶持。對開展糧食作物尤其是馬鈴薯晚疫病統防統治的組織實行補助。近三年,白銀市政府從農業專項資金中撥付35萬元,用于專業化防治組織補助,對促進馬鈴薯晚疫病、小麥重大病蟲害、蘋果蠹蛾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利用項目扶持。有目的地將防治項目交給專業化防治組織承擔,如會寧文兵農機化合作社承擔了小麥“一噴三防”、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項目,景泰縣、白銀區將蘋果蠧蛾防控交由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承擔,既鍛煉提升了隊伍素質,也提高了防治水平和效率。
加強金融保險特色化服務。在全市678個行政村建立農金室,占96.6%。共配備工作人員2542人,其中金融保險專干93名,為金融保險業務開展奠定了基礎。組建甘肅金控白銀融資擔保公司、甘肅省農擔公司白銀辦事處,落實縣區風險補償金、推動特色產業貸款。一是加快產業貸款進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甘肅銀行等4家商業銀行對白銀市13家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貸款授信,授信總額度15.1億元;農發行白銀分行等5家銀行同白銀市22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簽訂貸款意向協議,產業扶貧貸款授信總額達到46.8億元。截至目前,全市已發放產業貸款19.64億元。二是推動農業保險落地。落實農業保險補貼品種28個,其中中央和省級補貼品種15個,市政府將13個“一縣一(多)品”品種列為今年為民辦實事事項,加大財政獎補支持力度,中央、省市財政補貼資金共計4386萬元。截至目前,全市已投保農戶8.1萬戶,其中貧困戶4.3萬戶,完成簽單保費5358萬元,中央品種完成計劃任務的78.39%,省級品種完成計劃任務的58.22%,“一縣一品”品種完成計劃任務的124.74%,已支付理賠款476.48萬元,涉及農戶3109戶次。
加強產品檢測精準化服務。建立健全了以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龍頭,3個縣檢測室、48個鄉鎮檢測室為骨干,83個企業、合作社、市場速測室為網絡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服務體系。一是市級投入1000多萬元建立了新檢測中心,在承擔全市農產品質量抽檢任務的同時為全市免費提供土壤、水、產品定性定量等檢測服務。二是48個鄉鎮配置了高標準檢測設備,景泰縣配備了農產品質量流動檢測車,免費為農民開展農產品檢測服務。三是全市企業、合作社和村級市場建立了83個檢測室,配置了速測儀器,對生產、經銷的農產品進行批批自檢,對檢測不合格產品及時送交市、縣區兩級進行復檢,對復檢不合格產品及時配合市、縣區兩級進行處理,對因未到安全間隔期導致不合格的產品,在處理本批次產品的同時,及時通知農戶延長采摘期,達到安全間隔期再上市,有力地推進了標準化生產。
加強產品銷售網絡化服務。積極創新交易手段、運作方式和組織體系,推廣生產基地直接配送高等院校、大型企業、社區和連鎖超市,打造安全、便捷、暢通、高效、誠信的高端農產品銷售平臺。全市建成縣鄉農貿市場64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2個,建成縣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5個、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69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455個,44家合作社在全國大中型城市開設直銷門店117家,開展電子商務的合作社300多家。截至目前,全市農產品預計銷往外地約4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預計約12億元。
加強農業科技信息化服務。圍繞甘肅省12316“三農”信息服務平臺,積極組織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成立了白銀市“12316”系列宣傳活動領導小組,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聘請60多個農業專家,利用55名“三區”人才服務隊伍和300多個農業信息網服務點,開展專家面對面網絡視頻服務、專家點對點移動信息服務、農業科技查詢服務和農業科技影視點播服務,為全市農民開展遠程作物病蟲害診斷和遠程生產技術指導,共組織專題宣傳130余場次,發放宣傳彩頁和宣傳資料6萬余張(份),撲克牌3200余副,手提包2600余個,覆蓋全市69個鄉鎮。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