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要求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權益。這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我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的重要法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不僅關系到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還關系到農村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015年以來,全國共有33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形成了一批經驗成果。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就是要拓展試點范圍,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圍繞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轉、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審批、監管等制度的方法路徑,既要切實保障好農民權益,又要有效釋放宅基地活力。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決守住“三條底線”。
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作為我國農村最基礎的制度和土地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是促進我國農村生產力發展、保障農民權益和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根本保障。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在積極探索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但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絕不是讓城里人和工商資本到農村買房置地,要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市場化程度越是深化,越要始終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根“定海神針”,確保改革進程中不發生顛覆性錯誤。
堅決守住耕地紅線不突破。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民以食為天,糧以土為本。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絕不容半點閃失。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各方面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高,這愈發提醒我們集約節約利用每一分、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須堅持農地姓農,嚴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一方面,要進一步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宅基地分配和農民用地建房管理,探索多種形式保障農村居民戶有所居,堅決遏制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另一方面,要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通過挖掘農村建設用地存量,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效率。
堅決守住農民利益不受損。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關乎農民基本居住權益,要始終把農民權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切實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賦予農戶更加充分的宅基地用益物權。農民群眾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體力量,改革要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切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不得以各種名義違背農民意愿強制流轉宅基地和非法強迫農民“上樓”,不得違法收回農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改革要釋放活力、促進發展,更要守住底線、把準方向。宅基地制度改革需穩慎有序推進,總結更多可復制、能推廣、惠民生的創新成果,為農民謀福祉,為鄉村謀振興,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