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個蔬菜合作社的扶貧戰記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孫 雪 尹 娜 字號:【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懋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創辦于2008年,現資產總額達7030萬元,發展入社社員1850戶,同時也是從事蔬菜種植、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沂南縣建立韭菜、生姜等蔬菜基地13處,黃瓜、蘿卜等腌漬廠12處,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孟良崮”戰役中不可磨滅的“力量”。

  一家合作社提振整個村莊精氣神

  “楊經理,還有活嗎?”3月31日上午10點半,沂南縣依汶鎮葛莊村35歲的魏志娜忙完了自家大棚里的活,帶著小馬扎匆忙來到村里分揀蔬菜的扶貧車間。不一會兒,像魏志娜一樣忙完手中農活趕來扶貧車間工作的村民越聚越多。有分揀菠菜的,有負責搬運的,有負責稱量計件的,還有清掃衛生的,400平方米的車間顯得特別熱鬧。

  楊經理就是沂南縣懋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鳳群,他是土生土長的葛莊村人,因家庭困難早早輟學,為改變貧困生活,充分發揮當地種植蔬菜優勢,建起了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奔小康生活。

  2019年4月,葛莊村扶貧車間成為懋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分揀點。村里的婦女、老人幾乎都成了合作社社員,他們通過就業實現了脫貧致富,現如今村里幾乎見不到閑人。

  76歲的貧困戶孫立香,背有些佝僂,雖然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每年享受著產業項目分紅、富民生產貸分紅、孝心基金、養老保險金等多項政策收益,去年政策收入達到4900多元,但是有部分勞動能力的她卻不等不靠,在合作社的幫扶下主動過來務工增加收入。31歲的訾樹杰在很小的時候被燒傷落下了殘疾,自從合作社在葛莊村運營起扶貧車間,他便有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負責合作社扶貧車間的安全保衛工作,一個月2000多元,全家人都為他開心。

  建設基地,實現雙贏

  近年來,沂南縣當地農戶一直沿襲零星分散經營土地的傳統種植模式,經濟效益差。尤其是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只能望地興嘆。

  實踐出真知。合作社積極流轉土地,并統一規劃,集中實施農田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逐年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現代農業露地種植示范基地和設施種植示范基地。2012年,合作社建起2000畝黃瓜和300畝蘿卜生產基地,引領貧困山區農戶大力發展現代蔬菜產業,從而拉開了合作社依靠“一根黃瓜”扎根山區彰顯特色、“一個蘿卜”情系沂蒙助脫貧的扶貧開發序幕。

  合作社引進、示范、推廣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新品種,為轉出土地的貧困戶提供穩定的學習、務工平臺,使當地貧困戶在取得土地流轉收入的同時,作為合作社成員在自家耕地上務工,或返包合作社大棚從事蔬菜種植,取得勞動報酬和收益。通過合作社統一規劃、管理、指導、服務、收購、銷售,實現貧困戶致富、合作社發展的雙贏目標,甚至有的貧困戶成為“股金+分紅+勞務資金”的“三金”農民。

  目前,合作社已有償流轉耕地2000畝,先后建設了10多個百畝以上的蔬菜生產基地和一個育苗中心,其中露地生產基地6個1400畝,設施大棚生產基地4個600畝。主要生產黃瓜、西紅柿等各種蔬菜,涉及6個鄉鎮、16個省定貧困村、800戶貧困戶2400多人。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了6350元,超出2020年省定貧困標準4888元。

  引技術、樹品牌、簽訂單,促脫貧

  注重培訓。合作社注重科技引領致富作用,每年結合當地貧困戶不同的文化素質和技術、管理水平,有針對性地采取現場指導、組織授課、示范操作、散發科技資料、播放科技片等各種形式和渠道予以培訓。通過技術或智力扶貧的方式,拓寬貧困戶的致富之路。僅2019年,合作社就舉辦各類培訓班30余期,培訓貧困戶2000余人,現場指導貧困戶200余人,贈送科技光盤、書籍等資料6000余份,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致富能人,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注冊品牌。合作社以注冊蔬菜品牌為突破口,帶頭注冊了“懋源”商標,認證“黃瓜、蘿卜”等“三品一標”產品,使蔬菜成為“香餑餑”。僅2014年,合作社認證懋源黃瓜、懋源蘿卜等“三品一標”產品6個,示范帶動全縣貧困戶認證“三品一標”產品20余個,發展 “一村一品” 脫貧示范村2個。

  結訂單對子。合作社積極開辟銷售市場,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多年的誠信,與客商簽訂蔬菜加工回收合同,確保了生產的各種蔬菜及當地的訂單蔬菜順利銷售,同時確保種植貧困戶的利益不受市場變動影響,穩定貧困戶經濟收入,合作社與當地種植蔬菜貧困戶簽訂銷售合同,結訂單對子,讓貧困戶享受免費種子、免費技術、免費農資、免費銷售“四免優惠”,解決貧困戶種植的后顧之憂,走出一條搭橋幫扶促脫貧之路。今年,與貧困戶新簽訂單合同360份,發展蔬菜種植面積1080畝,僅此一項貧困戶人均收入能增加2000余元。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南縣扶貧辦)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